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别“太着急”,少点内耗才能更好成长

发布时间:2024-09-30   浏览:

记得有位作家说:“你现在因走捷径所节省的所有路程,不久的将来,都是要靠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弯路来弥补。”


太着急,是现在很多人的心态,既有来自外界的压力,也有竞争攀比的心理因素。


但是,就算再怎么急,也很难让事情一下子变好。


这种着急的心态,反而会让自己变得焦虑和内耗。


唯有回归本心,专注做好当下的事情,才能少走弯路,离成功越来越近。


很多时候,挑战本身不会带来痛苦,自我斗争引发的内耗,才是痛苦的根源。


一位职场人士和我分享了过他的经历:


自从毕业以来,他想快点实现升职加薪的目标,好让家人过上所期待的生活。


工作的时候,他总是心急火燎,想出风头,想快速干出业绩,证明自己比别人更强。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做出成果来,反而变得很难沉下心去学习和成长。


离升职加薪的目标越来越远,他开始严重焦虑,工作越来越痛苦,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行,认为老板没有给自己机会。


最后,他觉得工作干不下去了,很难适应这里的环境,只能离开。


这位职场人抱怨和焦虑的背后,是急于求成的心理,产生一系列消极情绪,和自己过不去,陷入内耗的状态。


所以,工作和生活中,太着急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过度焦虑、没法静心思考、做事出错、甚至紧张失眠等。


人最大的内耗,就是太着急,这样往往会乱了分寸,结果事与愿违。


那么,如何避免“太着急”?


1)深呼吸和冥想


如果你很着急,很焦虑,总是有“巴不得快点”、“恨不得马上”的想法。


这时候,你要认识到,很多时候,一些错误的决策就是因为着急而带来的。因此,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你可以不断跟自己说:“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


并且为了让自己快速冷静下来,你也可以进行深呼吸和冥想。


科学研究表明,通过调节呼吸,我们不仅能够降低身体的紧张感,还可以调节我们的情绪状态,帮助我们达到更深层次的心理放松。


遇到问题,或者要做重大决策的时候,你的心跳和呼吸会变得特别急促,这时候,你可以通过调整呼吸或者冥想,让自己冷静下来,再保持理性思考,避免冲动决策。


2)关注当下


内耗的本质,其实是被已经消失的过去和尚未发生的未来反复鞭挞,自我消耗。


比如,担心工作完成得太慢,被领导批评,所以就特别着急想要干好。或者总沉浸在过去的错误里,内心焦虑,在做事的时候害怕没干好。


表面上看是因为想得太多,但实际上却是现在的缺失。


这个时候,不要内耗,更应该思考,针对当前的现状,我可以做些什么?


对于过去做错的事情,则可以吸取教训,防止再犯。未来没有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采取行动,做好准备。当你有了充分的认知,占据主导地位,这时候,内耗就会主动消失。


在《正念的奇迹》一书中,作者也写到:过好真实的这一刻。这一刻,就是生活本身。不要做未来的俘虏,不要烦恼你未来要做的那些事,不要想着开始摆脱什么,不要想着“离开”当下。


所以,你要放下着急的心,沉浸在当下,这样更容易达成结果。


在《怪诞行为学》中,作者提到了目标拆解的重要性。


长远的目标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短时间努力的效果通常不明显,积极性容易受挫。


所以,要学会分解目标,把大目标拆解为每一步都可预见和掌控的小目标,上一个目标是下一个目标的前提,当实现了小目标,大目标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这么做,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处理压力。设定清晰的目标,并逐步完成它们,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都会带来一定的成就感,有助于保持冷静,使任务更易于应对。


最后总结一下,一个人最大的内耗就是太着急。


事缓则圆,

越不着急,

越能在生活中行得稳。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智浩心理,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我们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帮你度过人生低谷期的8个实用小建议
下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在一段关系中,我们真正需要的安全是什么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