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爱情中的 “追逃” 戏码
你是否见过这样的情侣:一方像个 “小尾巴”,时刻渴望陪伴,不断追问 “你爱我吗”“你在哪”;另一方却像个 “独行侠”,面对对方的热情,总是冷漠逃避,试图保持距离。
朋友小Y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 “焦虑依恋者”。她和男友F在一起后,每天都要和他打无数通电话,发几十条消息。F要是没能及时回复,她就会陷入无尽的焦虑,脑海里不断浮现出男友是不是不爱自己了,是不是在和别人暧昧等可怕的想法。有一次F因为工作忙,没顾上回她消息,小Y直接跑到他公司楼下,哭着质问他为什么不理自己。
而F呢,是个 “回避依恋者”。面对小Y的 “步步紧逼”,他感到压力巨大。每次女友想和他深入交流感情问题,他要么沉默不语,要么找借口离开。他觉得小Y的需求太过于强烈,让他失去了自由和空间。
这种 “一个追,一个逃” 的爱情模式,是不是很常见?为什么焦虑依恋者总是会被回避依恋者吸引,而回避依恋者又为何会对焦虑依恋者产生特别的感觉?
这背后,其实有着复杂的心理学原因。
02
依恋类型知多少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心理学上的三种主要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焦虑依恋和回避依恋。
这三种依恋类型,就像是三把不同的钥匙,开启了人们在亲密关系中截然不同的行为模式和情感体验。
1)安全型依恋:爱情的理想模式
安全型依恋的人,就像是爱情世界里的 “稳定器”。
他们在童年时期,往往拥有稳定且充满爱的成长环境,父母能够及时回应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这种早期的经历,让他们内心充满安全感,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他人也是值得信任的。
在恋爱中,他们信任自己的伴侣,不会无端猜疑,也不会过度依赖。他们享受亲密关系带来的温暖和陪伴,同时也尊重彼此的个人空间和独立性。
当遇到问题时,他们能够坦诚地与伴侣沟通,共同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逃避或冷战。
比如,当伴侣因为工作忙碌而暂时无法陪伴自己时,他们会理解对方的处境,给予支持和鼓励,而不是大发脾气或者陷入焦虑。
2)焦虑依恋:爱与不安的交织
焦虑依恋者的内心,就像一个永远填不满的 “情感黑洞”,对亲密关系有着极度的渴望。
他们在童年时期,可能经历过父母的忽视、分离或者过度保护,这些经历让他们内心缺乏安全感,总是担心被抛弃。
在恋爱中,他们会时刻关注伴侣的一举一动,希望伴侣能时刻陪伴在自己身边,给予自己足够的关注和爱。一旦伴侣没有及时回应自己的需求,他们就会陷入深深的焦虑和恐惧之中,觉得自己被抛弃了,进而产生过度的控制欲。
就像前面提到的小Y,她对F的过度依赖和控制,其实都是源于她内心深处对被抛弃的恐惧。
3)回避依恋:亲密关系的 “绝缘体”
回避依恋者则像是亲密关系中的 “独行侠”,他们对亲密关系有着一种本能的回避和抗拒。
在童年时期,他们可能经历过父母的情感忽视、拒绝或者过度严厉的管教,这让他们觉得依赖他人是不安全的,从而逐渐形成了独立、自我保护的心理模式。
在恋爱中,他们不喜欢过于亲密的接触,总是试图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与伴侣产生深度的情感连接。当伴侣试图靠近他们,表达爱意或者讨论感情问题时,他们会感到压力巨大,甚至想要逃离。他们更习惯独自处理问题,不喜欢向伴侣寻求帮助或支持,觉得这样会让自己显得很脆弱。
03
为何相互吸引?
1)互补的心理需求
焦虑依恋者内心深处对安全感和稳定感有着强烈的渴望,就像在黑暗中寻找灯塔的船只。
他们在童年时期可能经历过父母的忽视或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导致内心缺乏安全感。在恋爱中,他们会不断地从伴侣那里寻求确认和关注,希望伴侣能够时刻陪伴在自己身边,给予自己足够的爱和关怀。
而回避依恋者表面上的独立和情绪稳定,正好满足了焦虑依恋者对安全感的需求。他们在焦虑依恋者眼中,就像是一座坚固的城堡,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
焦虑依恋者会认为,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自己就能获得渴望已久的安全感。
就像小Y,她被F的冷静和独立所吸引,觉得对方能够给自己带来稳定的生活。
2)内心的 “阴影” 吸引
从心理学的 “阴影理论” 来看,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 “阴影”,它包含了我们被压抑的情感、欲望和特质。
回避依恋者看似独立、冷漠,但内心深处其实也渴望亲密关系,只是因为过去的创伤经历,让他们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渴望被爱,却又害怕受到伤害,所以选择用冷漠和回避来保护自己。
而焦虑依恋者虽然渴望稳定和亲密,但由于内心的不安全感,他们往往会过度依赖对方,表现出焦虑和控制欲。这种对亲密关系的过度渴望和不安全感,正是回避依恋者内心所压抑的部分。
当焦虑依恋者和回避依恋者相遇时,彼此的特点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对方内心的 “阴影”。
焦虑依恋者的热情和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会激发回避依恋者内心对爱的渴望;而回避依恋者的冷漠和独立,也会让焦虑依恋者看到自己内心深处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
这种相互映照的 “阴影”,会让他们产生一种特殊的吸引力,仿佛在对方身上找到了自己缺失的部分。
3)理想化的认知偏差
在爱情的初始阶段,人们往往会对对方产生一种理想化的认知,这种认知偏差在焦虑依恋者和回避依恋者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焦虑依恋者常常会将回避依恋者的冷漠和疏离误解为成熟、稳重和独立的表现。他们觉得回避依恋者不依赖他人,能够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种特质让他们着迷。他们会在心里为回避依恋者构建一个完美的形象,将自己对理想伴侣的所有期待都投射到对方身上。
而回避依恋者则会把焦虑依恋者的热情和关注看作是对方强大和独立的表现。他们认为焦虑依恋者能够如此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一定是内心非常强大和自信的人。这种误解让他们对焦虑依恋者产生了兴趣,想要进一步了解对方。
然而,随着关系的深入发展,当双方逐渐展现出真实的自我时,这种理想化的认知就会被打破,矛盾和冲突也随之而来。
焦虑依恋者会发现,回避依恋者的冷漠并不是成熟稳重,而是对亲密关系的抗拒;回避依恋者也会发现,焦虑依恋者的热情背后,是深深的不安全感和过度的依赖 。
04
相爱容易相处难
1)“追逃” 模式的恶性循环
在一段关系中,焦虑依恋者的步步紧逼和回避依恋者的不断逃避,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 “猫鼠游戏”,让双方都疲惫不堪。
焦虑依恋者因为内心的不安,总是试图通过不断地靠近、追问、索取来获得安全感,他们希望伴侣能够时刻回应自己的情感需求,给予自己足够的关注和陪伴。
而回避依恋者则对这种过度的亲密和依赖感到恐惧和压力,他们会本能地选择逃避,试图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个人空间。
当焦虑依恋者察觉到回避依恋者的逃避时,会变得更加焦虑和不安,进而加大 “追” 的力度;而回避依恋者感受到对方的紧逼,会逃得更远。
如此循环往复,双方的矛盾不断加深,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张。
比如,焦虑依恋者可能会在一天内多次给回避依恋者打电话、发消息,询问对方在做什么、什么时候回家。如果对方没有及时回复,就会不停地打电话,甚至会跑到对方的工作地点或家里去找人。
而回避依恋者面对这样的 “狂轰滥炸”,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被完全打乱,没有了自由和隐私,于是选择不接电话、不回消息,或者直接躲起来。
这样的行为只会让焦虑依恋者更加坚信自己被抛弃了,从而陷入更深的痛苦和焦虑之中。
2)沟通障碍与情感错位
焦虑依恋者和回避依恋者在沟通方式上的巨大差异,也是导致他们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焦虑依恋者内心充满了情感,他们渴望与伴侣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希望通过沟通来加深彼此的了解和感情。当他们遇到问题或感到不开心时,会立刻向伴侣倾诉,希望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然而,回避依恋者却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喜欢深入的情感交流。
他们更习惯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隐藏起来,独自消化。当焦虑依恋者向他们倾诉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得很冷漠,要么简单地回应几句,要么选择沉默。
这种沉默和冷漠在焦虑依恋者看来,是对方不在乎自己的表现,会让他们感到更加受伤和愤怒。
例如,焦虑依恋者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心情很低落,回到家后就向回避依恋者哭诉。而回避依恋者可能只是简单地说一句 “别想太多了,没什么大不了的”,然后就不再说话。
焦虑依恋者会觉得对方根本不理解自己的痛苦,没有给予自己足够的关心和安慰,于是情绪变得更加激动,开始指责对方。
而回避依恋者面对对方的指责,会觉得很委屈,他们不明白自己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对方,为什么会被对方如此指责,于是选择更加沉默,或者干脆离开现场,让矛盾进一步升级。
05
如何打破困局?
焦虑依恋和回避依恋的组合,虽然充满挑战,但并非无解。只要双方愿意努力,是可以打破困局,建立起健康、稳定的亲密关系的。
1)自我觉察,接纳不足
无论是焦虑依恋者还是回避依恋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到自己的依恋类型,以及这种依恋类型在关系中带来的问题。
只有当我们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情感需求,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因为本能的反应而伤害到对方。
焦虑依恋者要意识到,自己对亲密关系的过度渴望和焦虑,可能会给对方带来压力。当自己因为对方没有及时回复消息而陷入焦虑时,要尝试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自己的反应是否过度。同时,也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安全感,不要过分自责。
回避依恋者则要正视自己对亲密关系的回避和抗拒,意识到这是自己过去的创伤经历所导致的,而不是对方的问题。当对方想要靠近自己,表达爱意时,不要立刻逃避,而是试着去感受对方的情感,慢慢打开自己的心扉。
2)有效沟通,表达需求
良好的沟通是解决一切关系问题的关键。
焦虑依恋者和回避依恋者在沟通时,要学会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感受和想法。
焦虑依恋者不要总是抱怨和指责对方,而是要具体地说出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比如,不要说 “你总是不理我,你根本不在乎我”,而是说 “我希望你每天能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专门陪我聊聊天,分享一下彼此的生活”。
回避依恋者要学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要总是让对方猜测自己的想法。当自己需要空间和时间独处时,要提前告诉对方,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情况,而不是突然消失。比如,可以说 “我最近工作压力有点大,想一个人静一静,大概需要两天的时间,等我调整好了,再好好陪你” 。
3)建立信任,给予空间
信任是亲密关系的基石。
焦虑依恋者要学会信任自己的伴侣,相信对方是爱自己的,不会轻易离开自己。不要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就怀疑对方的忠诚和爱意,要给对方足够的信任和尊重。
回避依恋者则要努力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信任和支持,不要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当对方遇到困难时,要主动伸出援手,给予对方关心和帮助。同时,也要学会接受对方的关心和帮助,不要总是独自承担一切。
在给予对方空间方面,焦虑依恋者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控制欲,不要总是试图掌控对方的生活。要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和独立性,让对方有足够的自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回避依恋者也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下自己的防备,主动靠近对方,与对方建立更深入的情感连接。比如,可以一起去旅行、参加一些活动,共同创造美好的回忆,增进彼此的感情 。
爱情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焦虑依恋者和回避依恋者的相遇,虽然会带来很多挑战,但也可能是一次治愈彼此、共同成长的机会。
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努力去理解和接纳对方,用爱和耐心去经营这段关系,就一定能够打破困局,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06
爱的启示
爱情,是一场奇妙的旅程,充满了未知与惊喜,也伴随着挑战与困惑。
回避依恋和焦虑依恋的相互吸引,就像是爱情中的一道独特谜题,让我们在爱与被爱中不断探索、成长。
在这两种依恋类型的碰撞中,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他们的相互吸引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心理需求和情感渴望。
然而,这种吸引也带来了诸多相处上的困境,“追逃” 模式的恶性循环和沟通障碍,让他们在爱情中饱受折磨。
但正是这些困境,也为他们提供了成长和改变的机会。通过自我觉察、有效沟通和建立信任,他们可以打破困局,学会如何去爱,如何与对方和谐相处。
如果你也正处于这样的爱情关系中,不要害怕,不要放弃。相信自己,相信爱情的力量。审视自己的内心,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用爱和耐心去经营这段关系.要相信,每一段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机遇。
愿我们都能在爱情中找到真正的自己,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智浩心理,原文未标注原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我们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