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和早恋,其实是两个假象的命题,如果你细心去观察,会发现那些早恋的少男少女,是在谈一场对彼此负责的真正意义上的恋爱吗? 所以,想要解决厌学的问题,家长必须要先搞清楚孩子内在动机可能出了什么问题,看见在孩子身上正发生着什么。 01 孩子厌学的常见原因 1)过度批评,伤了自尊 比如,哪怕有那么一次你当众批评了孩子,保证会让孩子从内心对你产生强烈的不满。在他们看来,你当众对他的批评,是否定他的全部,否定的是自己过往的所有努力。 2)不信任,激发了逆反 怀疑就像一杯毒酒,当你已经硬生生给孩子灌下去了,也就不要再怪孩子身心出现各种症状了。 3)大道理包围下,选择了逃离 家长无休止的唠叨、讲大道理,实际上恰恰关闭了孩子想和父母沟通的大门。 4)被唯成绩论折磨,没有了活力 其实,孩子们看大人远比大人看自己更清楚,如果他觉得老师和家长想要成绩,是用来缓解焦虑、满足虚荣心的。那么,当你总是讲道理说“没有好成绩就如何如何”,考好了满世界去宣扬,考不好就用难听的话去批评,说他们不努力,这一定会让他们非常委屈和愤怒。 这种负面感受如果进而迁移到学习和成绩上,必然会加剧厌学的心理,甚至慢慢地消磨掉了他们生命的活力。 1)自我封闭期 刚开始厌学,大多数孩子会在休息和放假时:房门紧闭、拒绝交流、日夜颠倒、长时间的玩手机、饮食不规律。这个时候他就像缩在壳子里的蚌埠一样,用自己的方式保护自己,一点点试探,哪怕外面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他就会缩进自己的壳子里。 这一个阶段很长,平均时间至少半年,家长越能放下,越尊重孩子的节奏,孩子越能走的出来。 此阶段家长避免踩的坑: 急着拉着孩子去医院,或者病急乱投医;没收孩子的手机、电脑;强令孩子必须开门;逼着孩子要积极开朗,要出去运动或者和家人一起吃饭;要求孩子作息规律…… 2)控诉满足期 孩子会拐弯抹角的尝试说出自己的委屈、反抗家长的权威、会去做以前不敢做的事情,似乎有点离经叛道。 此阶段家长避免踩的坑: 说教、辩解“一切为了你好”,不允许孩子去做他喜欢的事情(前提:不涉及安全和规则),进行金钱控制(前提:家庭经济允许的情况下)……. 3)修复成长期 如果顺利度过前2期,孩子可能会愿意尝试去做一些建设性的活动,比如,旅游、看书、运动、看演唱会、学做家务等。他们会利用这个阶段重新去补充内在能量,填补以前匮乏的东西。 此阶段家长避免踩的坑: 过度乐观,觉得孩子应该马上就可以好好学习或者上学了;要求提升,不断加码加量……. 4)准备期 孩子开始尝试融入团体,比如,参加一些学科兴趣班,自己会预习学校的课程等。 此阶段家长避免踩的坑: 急功近利,给孩子报很多班;不自觉的又延续和重复以前的亲子模式……. 5)适应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行为还是会起起伏伏,并不能完全适应学习这件事和学校的正常教学,还有很多关卡需要家长陪着一关一关的闯,比如,作息、学业、人际等。 此阶段家长避免踩的坑: 不允许孩子出现反复,非要求孩子按照学校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说到做到……. 以上5个阶段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有时候会互相掺杂在一起,总的过程因情况而异,甚至有些非常严重的厌学和休学状况,需要以年为单位的时间来调整。 这期间,家长尽量放下自身的焦虑,调整好自己的教育方式,挺住一次次的关系波动,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才是最好的方法。
结论大概率是“没有”,毕竟大部分孩子们只是在盲目的做情感尝试。
厌学的情况也一样,是孩子一进入初中、高中就马上讨厌上学的吗?
答案很简单“不是”,这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
说到底,厌学是孩子对学业的自尊、对自己内在价值的认同被伤害后,才慢慢由沮丧走向放弃。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好像特别要面子,几句话不对,马上就和你翻脸,这恐怕是家长最直观的感受。其实,这所谓的面子,就是孩子的自尊。而很多家长和老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忽略了满足和保护孩子内在的需求。
因此,对于批评手段,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注意,千万别不管不顾,否则,后患无穷。
我们都知道撒谎是儿童的专利,其目的是免受因犯错而被责罚;而到了青春期阶段,渴望被信任则成了青少年的专利。
但他们是怎么被对待的呢?
很多家长或老师总会犯这个显而易见的错误:总对孩子持怀疑的态度,不相信孩子说的能做到、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变化。
结果就是,孩子发现你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逆反心理马上发作,本来人家是想认真去做某事,可是你像防贼一样盯着人家,结果偏就故意气你,不好好做了。
青春期阶段,由于生理发育进入快车道,外表看似平静的孩子,其实身体内部如火山熔岩一样,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想让这种平静不被打破,需要一种动态的平衡,那就是尽可能让孩子在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中少一些压力和打扰。
然则,在很多家庭里,孩子们是无法得到这种平静的,家长总是在不停地督促和管理孩子,这加剧了孩子内在的不稳定,当他们自控力下降,加上逆反心理作怪,导致亲子关系进一步恶化,家长的唠叨只会越来越多,会让孩子情绪极易冲动。
我们在咨询工作中,就经常会接触陷入青春期孤独沼泽地的孩子,当父母想和孩子沟通时,往往已经为时已晚。
被社会性焦虑和应试教育裹挟的很多家长,好像不会优先考虑孩子的身心健康,相反却把孩子的学业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而孩子们对别人拿成绩好与差来评价他们的行为,是非常反感的。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幽兰心理,原文未标注原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本号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