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有时是荒唐和无聊的,而对孩子来说,矛盾与冲突的意义却十分重大。
面对这样“混乱”时期的孩子,相信家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长如临大敌。更有一些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亲子间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
今天就和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青春期孩子最有权重的四大需求,这样在教养中才有的放矢,更好的引领他们成长~~
01
合理的物质需求
物质需求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表面上还是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实质的需求却在悄然变化。
如果一个女孩子,初一时拒绝穿粉色的衣服,一两年后,她又坚决要一条粉色围巾,家长真的别奇怪,这是孩子从要求长大,走向要求成熟。拒绝粉色因为要拒绝幼稚,接受粉色,是表现自己再走向个性独立,走向成熟。
刚刚进入青春期,就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众让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学的圈子里,不显山显水。
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这种比较有积极的意义,孩子获得了经验,给自己在群体中定了位。
这个时期,孩子也经常出现“叛逆”和“不稳定”。比如,男孩今天要一双名牌鞋,明天回来对家长说某某同学有了新的手机;男孩、女孩的书包上挂满了明星图片,谁的生日请大家去吃饭……很多男孩会在群体里学会抽烟、喝酒。女孩学会化妆、染发。其实他们是想通过这些仪式,向成年人看齐,在小群体里标榜自己、显示自己。而成年人却感觉他们是胡闹和逞强。
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
社会发展水平在提高,不只是孩子,相信家长自身也有攀比心理。一些家长在关注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常常会在这方面对孩子下“功夫”,比如,把他们打扮漂亮,给他们兜里揣上钱。
可试想,当孩子拿着超出他认知能力和掌控力的钱,这时候,他们会不会占用精力在如何花钱上,会不会让孩子的物质需求膨胀起来?
家长一方面要防范这样的情况,但同时又不能不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这样的“适度”就需要家长的智慧了。
我们认为,家长首先要学会判断孩子的需求是否正常。
正常需求的标准主要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取同班同学物质需求的平均数或上下浮动不要太多。另一个标准是看家里的经济状况。如果家里的经济状况中等或比较好,应该让孩子的生活水平参照周围同学比较好。如果自身的经济状况不太好,那么,千万不要因为怕孩子受委屈而硬要让孩子去享受高消费,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不但不会让孩子自信起来,而且容易使孩子不考虑家长的经济能力而变得变本加厉。
02
朋友的交往需求
男孩和女孩青春期的年龄区间分别为12~20岁和10~18岁,进入这个时期前后,大多是初中生活的开始。孩子们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新的面孔、新的习惯、新的学习方式。
这是我们看得到的变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变化,就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转移。
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开始转移,转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后期,转移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这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我们没有办法抗拒的力量。
孩子开始交朋友,为了朋友,他们可以在学校门口等,可以和同学一起去逛街、去网吧;为朋友可以留在学校打篮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长的脸色,即使有的招来家长的打骂也依然如此。
走出家庭,孩子的视野面宽了,接触社会的面广了,再不是家、学校两点连成一线的行为方式,他们会出现在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会遇到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这时,朋友是最直接的帮助者,可以取代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孩子们思想不再单纯,这连他们自己都感觉得到,他们有时浮想联翩,有时忧心忡忡,有时大喜大悲。这些感情,不适合和家长分享,因为家长马上会紧张和忧虑,批评教育必不可少,跟踪监视接踵而至。所以,家长不是孩子吐露心声的选择,而最好、最安全的是身边的朋友。
在这个时期,也有很多时候孩子会选择信任的老师做朋友,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因为在他们心目中老师依然是神圣可信的。
那么,孩子们心里还需要家长吗?
从心底里孩子们仍然需要的,而让他们望而却步的是家长的担忧和不信任。
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
有些家长因为担心而总是“教育”孩子,讲大道理,甚至用打骂的方式;有的家长片面听从老师和他人的意见,阻止孩子的正常交友,怕孩子学坏,影响学习,浪费时间;有的家长给孩子制订允许交的朋友、不能交的朋友。
这些都是孩子们不能接受的方式,自然对家长敬而远之,更不与家长交流。
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首先要让孩子信任你,愿意和你说出他遇到的所有问题。这就要求家长学会倾听,不要急于批评和指正。听孩子诉说,也是给孩子宣泄的机会,减轻了心理的负担。家长听后,找机会给孩子提出建议,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成为最值得相互信赖的朋友。
家长也要支持孩子交友,同时提出具体而简单的底线要求。比如,带你做坏事的人不能做朋友;很自私的人不能做朋友;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做朋友……
另外,孩子们往往认为朋友是永恒的,要告诉孩子不一定是这样,朋友之间的关系时常会发生变化,也有可能会断交,要有心理准备。
总之,家长要想办法成为孩子需要的朋友。
03
对异性关注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关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比如,女生关注帅气高大的男孩。女孩子们在一起去对他们评头论足,有一些新鲜和刺激的感觉。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尔也会在一起用调侃的方式谈论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种淡淡的喜欢,他们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会很拘谨,这只是孩子们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会认识异性的最初的学习阶段。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开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闹闹,简单的问答,还可以是以班级活动为主题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达到对异性的了解。很多孩子知道这不是什么爱情,只是同学交往。他们认为自己憧憬的美好爱情没有来临,所以,更多人选择了等待,等待自己长大。
确实也有孩子谈恋爱,但这些“爱情”往往是以自己暧昧,他人误会开始,更是很多以压力开始,以亲情的失落开始。
来访者小A,是一个胖胖的初二女孩。最近她好像有点变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端倪,她经常提起身边的一个男孩子小F。下课时小F就会坐到她的前边,两个人聊得热火朝天。他们吃饭也要约在一起吃,放学也在一起走。于是班里传出了有关他们两个的“桃色新闻”,终于有一天惊动了班主任老师,老师把这件事通知了两个孩子的家长。其实,家长也发现“不对劲”了,天天晚上小A和小F都要电话联系,而且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节假日的时候一天还要联系个三四次。开始的时候家长都没当回事,但是时间长了哪个家长能不起疑心。她的父母曾经问小A,孩子说:“你们别想得那么复杂,我们就是很好的朋友。”后来,孩子在咨询中表达,其实最开始就是觉得是个谈得来的朋友,至于现在,她自己也不清楚了~~
青春期,是恋爱的前奏,是步入爱情的序曲,孩子们向往理想的爱情是必然,而我们家长希望孩子们晚一些,再晚一些,可怎么才能做到呢?
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
首先,我们家长不要促成孩子将错就错地从误会、误解自己的感受,而开始“爱情”。家长捕风捉影的批评、不信任的盘查、偷偷地窥探孩子的隐私、忧心忡忡地唠叨提醒,反而让孩子烦躁,加重其逆反心理。一些有异性好朋友接触的孩子,通常会很小心,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感情,避免因为自己的一个小纸条、一次不期而遇的单独接触被家长发现,使得自己和对方受到伤害。反而会私下里更紧密的联络,结果,往往两个人越走越近,越来越相互支持和信任,终于弄假成真。家长在这里起的是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其次,学习上的压力、生活上的压力,孩子需要有人分担,而家长只会施压,不会减压,孩子就会对家长逆反。对孩子的不理解、不宽容,无休止的批评唠叨,使得孩子去寻求理解和同情,也是孩子谈恋爱的缘由。
再有,亲情是孩子的避风港,如果家庭不能给予孩子亲情,孩子很容易到异性身上寻找情感的满足。夫妻常年不和,打架、闹离婚,孩子最不容易接受,心里缺乏安全感。家长常年奔波在外,无力管孩子,孩子看着别人,再看自己,倍感孤独,也会容易去找安慰。
青春期的孩子,关注异性之初,会在家长面前提到某个异性。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责备孩子心思不放在学习上。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而是要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然后询问一下情况,再想办法引导孩子,等想好了,有了办法再说不迟。
这样做的好处是:
1)孩子知道此类事是可以和家长讲的,家长不会批评,以后遇到这方面的困惑,他就会向家长寻求帮助,这样家长就对孩子有了了解和帮助的机会。
2)孩子明白,从家长那里讨来的主意,总比向同学或者自己琢磨出来的办法要好一些,只有家长不把孩子吓跑,孩子还会来求助。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可以使上劲,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的好事情。
04
获得帮助的需求
初出茅庐的他们,面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疑问和恐惧,他们真的希望自己身边有保镖,有“百事通”,有“机器猫”,当然,兜里再有很多钱就好了。而这一切条件大都没有办法满足,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时候也越来越多,遇到的事情也越来越复杂。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也许很多事情让他们觉得难办。比如,有的孩子不知道如何与新同学、新老师打交道;有的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老师、同学时常发生冲突;有的被批评了,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如何和老师沟通?
随着孩子们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不顺心、甚至被冤枉、被欺负的事情。有时候事情就突然发生了,然后就那样结束了,也许留下的只有懊恼、不平、羞辱,却没有机会还击、发泄、甚至没有地方讲理去,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时候,孩子们怎么办?
还有在学习和人生观价值观确立这方面。比如,到了考试的时候,孩子想要在学习成绩上和同学分出高低胜负来。只顾着焦虑,可如何提高成绩自己却不知道?很多孩子也会开始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我要面对现在的一切?我生活不如意怎么办?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幸福?我要的幸福在哪里?……
孩子们有很多的迷茫,希望有人帮助他们拨开迷雾,揭开谜团。孩子们需要帮助。
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
应该说孩子需要的帮助是方方面面的,是从物质上更多的满足到精神上的引领,他们都需要。
可很多家长往往是以自己意志为中心的,认为关心照顾孩子就是帮助他们别犯错,认为批评就是帮助,结果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加速了孩子逆反心理的成长;还有的过度的关心、照顾,使得孩子动手能力差,在同学间显得很笨拙。
而且,即使家长很愿意帮助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却不是什么人的帮助都接受的,这里就包括家长。
孩子们对于获得帮助通常有个前提条件,必须是他信任的人。在学习上,孩子们需要懂得自己学科知识的、值得信任的人的帮助;在人生观上,他们需要有才华、信服的人的帮助;在需要鼓励支持的时候,他们也要是自己喜欢、需要的人。
我们也许都觉得,获得家长的帮助,对于孩子来说当然应该是最方便、最直接、最安全的。但是,据我们实际咨询中的经验,孩子的年龄越大,拒绝家长帮助的反而越多。因为他们的经验往往教给他们的是,成人是不可靠的。他们不愿意接受大人的批评,也不想接受命运的安排。
所以,家长要注意,孩子在长大,他们需要的是平等(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的)、有效(可操作的、解决问题的)、具体(不是空话)的帮助。另外,家长也要选择好提供帮助的时机。
这样,孩子们才能逐步摆脱幼稚,建立现实的、客观的思想意识,真正走出充满幻想、无拘束、无责任、无忧虑、超现实的青少年时代,步入青年和成年。
- END -
内容来源网络,编辑、转载自公众号:孙雪华心理师,原文未标注作者
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或注明出处
【周瑞玲心理工作室地址】
QQ:1209039223,
微信:15663816666,
微信公众号:zrlxlzx。
电话:0451-86315777
地址1: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地址2:群力店(哈尔滨市道里区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