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别总说“太贵、不买”

发布时间:2021-05-20   浏览:

每一个孩子,当他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向父母提要求时,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4-2105201431521A.gif

 

在玩具店,有个孩子特别想要一辆玩具车。家长对孩子说:“这辆玩具车太贵了,你能不能挑一个便宜的,这辆贵的我们是不会买的。”男孩有点不情愿,小手依旧不愿意松开那辆玩具车。

 

就这样僵持了很久,孩子妈妈说“我们说不买就不买。你到底走不走,不走的话,爸爸妈妈就走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落寞的跟爸妈离开了。

 

这种情况下,对孩子说“太贵”,会不会伤害到孩子呢?家长怎么应对孩子的需求更好呢?

 

01

一句“太贵了”对孩子的伤害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大

 

1)孩子容易表现出自卑

 

试想一下,孩子所提出的要求,其实是和他本身所见所闻息息相关的。比如看到周围其他人都有,所以他想要去玩的,想要吃的。

 

当父母以“太贵”这个理由拒绝孩子之时,他也会思考,我们家是不是非常穷呢,久而久之可能就会敏感的关注这方面,尤其是和其他孩子之间的差距特别明显的时候,就很可能产生挫败感。

 

这样的心理长期存在,自然而然也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甚至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2)孩子缺乏对自我价值的认知

 

为什么很多专家支持一些父母“富养女孩”呢?其实,不管男孩女孩,这里说的“富养”不是物质方面的,主要就是培养孩子的格局,让孩子从小见识一些东西,而不会因为别人的小恩小惠就跟着别人走。

 

如果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曾经以一种所有东西都太贵的状态去面对他们,自然而然孩子内心也会产生一种“我不配得到这么好的东西的想法”。这样的不配得感,很容易影响他们的自我认知。

 

试想,当孩子既表现出来自卑,又以我不配的状态生活之时,孩子还能从容淡定,精神状态饱满吗,还有余力成长吗?

 

 4-21052014322SB.gif


3)孩子“节俭”畸形化

 

其实,也有很多父母下意识说的“太贵”,主要是想要节俭,不想让孩子养成骄奢的习惯。可实际上这种所谓的“太贵”,对于孩子却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长期被灌输了太多“匮乏”观念的孩子,他们长大后也可能会特别地抠门吝啬,这种节俭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那种节俭模式,而已经使得节俭畸形化。

 

因为这种抠门吝啬的状态,不只在物质生活上,自然而然会从各方面表现出来,甚至会给孩子造成一定心理层面的影响,响到他们的成长、人际、事业、选择等多方面。

 

还记得《奇葩说》有一期就是关于是否告诉孩子家里穷的相关辩题。一位叫席瑞的辩手,他就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里,他说自己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家里没钱,你妈一个人养你不容易。”


 4-21052014332A28.png

 

有一次他在超市看到一个橘子罐头很美味的样子,于是忍不住用手摸了一下。虽然后来妈妈给他买下了这个罐头,可嘴里却念叨着:“这个罐头的钱,抵得过我们吃一顿饭了。”

 

 4-21052014331I38.png

 

这句话让他心生强烈的罪恶感,原本美味可口的橘子罐头,却没有带来满足,而变成了童年一份苦涩的回忆。

 

长大后的席瑞,虽然物质条件已经不错,但他内心却始终匮乏,面对别人对自己的好总会感到亏欠,之前遇事不敢争,总是委屈自己和退缩。

 

02

抛开“太贵”,家长怎么应对孩子的需求?

 

虽然家长经常对孩子说“太贵”,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也并不能家长就盲目地满足孩子所提出的所有要求。这其中该如何平衡呢?

 

1)了解孩子,区分“需要”和“想要”

 

“需要”指的是生活、学习的必需品,比如书籍、衣服等;“想要”则是喜欢但不一定需要的物品,比如一件功能性重复的玩具、一双价格昂贵的鞋子,或者攀比心理作祟想要的东西等。

 

还有一些物品,可以具备双重的属性,比如,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手机越来越成为人际、学习上的一个重要工具,孩子们的这个“需要”,很多时候也可能附加上很多“想要”玩游戏,想要追求新鲜刺激的功能。这时候家长如果没有深入了解孩子,只认知为孩子“想要”玩,而忽视了孩子生活、学习的大环境,无视他们的“需要”,那么自然会产生冲突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无论个人还是家庭,消费结构则要优先满足“需要”,然后才能留出一定比例用于“想要”。对于年级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其实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比如收入和固定支出,他也会进行一定的分析,也有利于他对自己的消费有一个合理期待。

 

2)制定规则,引导孩子购买适合的

 

家长们平时可以制定一些规则,比如帮家里打扫一周的家务等。再比如,可以让孩子一起参加社区的活动,或者有条件的话到父母工作的地方看一看,亲身体会赚钱的辛苦。

 

只有孩子真正参与进去了,了解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去争取想要的东西,他们才会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从而不随意提出过分的要求,也会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3)帮助孩子,做储蓄和消费计划

 

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储蓄罐。孩子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钱放在三个罐子里。

 

第一个罐子里的钱用于日常用品、零食等开销,或购买在超级市场和商店里看到的“必需品”;第二个罐子里的钱用于短期储蓄,为购买心仪已久的玩具或其他等较贵重物品积攒资金;第三个罐子里的钱则准备长期存在银行里。

 

孩子制定储蓄和消费计划需要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但家长也要注意,若非孩子自愿,不要强行介入他们制定计划的过程,即使他们的计划幼稚可笑,甚至漏洞百出。

 

家长更不要过度干预,将自己的意志加强给孩子。否则,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很难指望他们自觉地完成这个计划了。

 

4)突破自己,避免过多“抠搜”

 

其实,很多父母对孩子说“太贵”,只是因为自己从小就节俭惯了,不愿意有大的开销。

 

还有一些是家长自己,对于“满足”这件事就存在着内在的“恐惧”,害怕满足孩子后如何如何,或是本就自身“匮乏”,无力满足孩子。

 

但是这是我们做父母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去突破,而不是让孩子继续被我们的“恐惧”、“匮乏”裹挟。

 

正如心理学家科胡特说过:“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不带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需求的能力。”

 

偶尔,我们也应该给孩子一些惊喜,让孩子知道我的需求是被父母放在心里的,是被他们重视的。

 

只要不让孩子养成过度骄奢的习惯,适当满足孩子的欲望自然是可以的。但如果孩子明明不缺,的确是虚荣心作祟,父母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耐心解释,杜绝无节制的消费和拒绝超出家庭经济能力的要求。

 

- END -

 

内容来源网络,转载自公众号:宁波三味书店,原文未标注作者

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或注明出处


【周瑞玲心理工作室地址】
 QQ1209039223,
 微信:15663816666
 微信公众号:zrlxlzx
 电话:0451-86315777
 地址1: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地址2:医大一院店(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22210K座)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孩子被欺负时,先说这句话,比“打回去”有效
下一篇:批评的科学性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