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伴侣没有秒回信息,我会很焦虑,不停地发短信和电话轰炸他。对伴侣的话总是浮想联翩,反复琢磨,总是想“是不是他不爱我了?他要离开我了”以上的种种行为都表示,在亲密关系中,你很没有安全感。□ 对伴侣生活中的人感到嫉妒;怨恨他们与他人的关系。□ 当你的伴侣与他人相处或独自参与活动时,你会受到威胁。□ 当你的伴侣讨论问题时,做出防御反应,将其视为攻击。□ 努力保持深情,分享个人经历,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让他人在情感上亲近。□ 反复被情感上不可用、虐待或不满意的关系所吸引。
□ 信任问题(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感知的)。不忠、不诚实或失信会削弱信任并造成不安全感。□ 与他人相比,社会压力或社交媒体等外部影响可能会导致不足和嫉妒感。经历过不健康的过去关系的人可能会将未解决的情感问题带入新的关系。这些问题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向伴侣敞开心扉的能力。虐待、背叛或情绪操纵等创伤经历会让人担心过去会重演,这会导致某人在当前的关系中过于焦虑或缺乏安全感。依恋风格是在童年关系中发展起来的,可以影响成年关系中的信任、沟通和情感可用性。不安全的依恋方式(即回避型和焦虑型)会导致关系中的不安全感。具有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很难信任他人,经常疏远伴侣,这也会让伴侣感到不安全。相反,一个有焦虑依恋风格的人可能害怕被抛弃,或者一直需要安慰。他们可能过度担心伴侣对他们的感情,这可能会导致黏人或有需要的行为,试图与伴侣保持亲密关系。依恋不牢固的人往往选择会加剧他们不安全感的伴侣。例如,具有焦虑依恋风格的人经常被回避型伴侣所吸引,后者通过在情感上疏远和避免亲近来增加他们的不安全感。虐待、忽视、拒绝、背叛或虐待关系等经历会留下持久的情感创伤,并导致人们在关系中感到不安全和不安全。将以前的关系中未解决的情感问题带入新的关系可能会在沟通、情感亲密和信任方面带来挑战。夫妻之间无效的沟通会导致误解、怀疑和缺乏情感联系。无效或不一致的沟通可能导致对行动或言语的误解,以及无法表达需求。当个人感到闻所未闻、被忽视或担心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在关系中不受重视时,就会出现不安全感。根据一项研究,70%的参与者表示,经历父母一方出轨会降低他们对浪漫伴侣的信任。如果孩子看到父母互相欺骗,他们可能会认为不忠在恋爱关系中很常见。因此,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背叛配偶或对自己的忠诚心存疑虑。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对伴侣来说不够好,自卑的人往往会感到不安全和不足。他们可能很难相信自己应该拥有幸福、充实的关系。自卑会导致人们不断寻求伴侣的安慰和认可。这也会导致他们害怕被拒绝或抛弃,难以相信伴侣的感受和意图。害怕被拒绝的人往往对自己可能被拒绝或抛弃的迹象过于敏感。如果一个人过去经历过被拒绝,尤其是在恋爱关系中,这会让他们感到爱的不足和不值得。害怕被拒绝的人往往缺乏自信,这使他们容易感到不安全。反思童年和成年的经历。负面经历,如欺凌、忽视或虐待,会导致自我价值低下。承认这些经历有助于促进自我同情。质疑和挑战导致不安全感的消极想法或信念。反思这些想法是何时以及为什么开始的。取而代之的是更积极、更有力量、更现实的自我对话。□ 练习正念来观察你的思想、情绪和身体感觉,而不需要判断。□ 寻求支持你的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的反馈,他们可以对你的行为提供客观的见解和反思。□ 记日记,探索并澄清你的不安全感。定期写下你的想法、经历和思考。□ 参与个人发展活动,如治疗、自助资源或促进自我反思和成长的研讨会。当你感到不安全时,向你的伴侣表达你的担忧。这将帮助他们理解你的感受,防止误解。讨论你不安全感的原因以及它们是如何/何时触发的。让你的伴侣知道他们如何支持你,并共同努力解决这些不安全感。接纳自己,培养自我同情心。善待自己,提醒自己积极的品质。通过定期锻炼、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和保持均衡的饮食来练习自我保健。保持健康的界限意味着学会在必要时说不,并与他人设定界限。围绕你的时间、情绪、心理能量和物理空间建立界限。重视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优先考虑自我照顾,并建立一个保护罩,防止被他人耗尽。□ 此外,研究自助技巧。例如,IF-THEN方法可以帮助你识别消极的想法和感受,然后采取行动改善你的情绪,例如听音乐、锻炼或见朋友(例如,如果我感到愤怒,那么我会散步)。□ 执业心理学家Joy Harden Bradford博士建议,当你感到痛苦时,制作一个“应对工具包”。这可能包括你的日记、有用的语录、快乐回忆的图片,或者你最喜欢的节目、书籍、音乐播放列表或播客剧集的列表。你可以买一些有趣的书,把它们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治疗师或咨询师可以帮助你认识到不安全感的来源,从负面经历中恢复过来,增强自我意识,并制定个性化策略来挑战负面想法和建立自信。寻求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建议,帮助您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类型。根据你的特定关系不安全感、个人偏好和需求,有些方法可能比其他方法更合适。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转载自公众号:心灵成长家园,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我们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周瑞玲心理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