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神经症及人格障碍分类

发布时间:2019-03-24   浏览:

神经症与人格障碍分类

 77c9e8c4669fcf92da573103d850475e.jpg

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精神疾病中,神经症虽算不上“重病”,却是个“大病”。其一,“大”在其患病率高,估计10%的人患有此症。其二,“大”在患者感到十分痛苦,难以忍受疾病的折磨。可悲的是,他们的病痛往往又不被人们——包括某些医生所理解,像皮球一样被临床各科的医生们“踢”来“踢”去。不少患者大把大把地吃些他们不应当吃的药,成了“药罐子”。其中有些患者神经症没治好,却添上了药物依赖的毛病。其实,不少神经症患者不一定需要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心理治疗使症状减轻或消失。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

①恐惧;②强迫症状;③惊恐发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⑥躯体化症状;⑦疑病症状;⑧神经衰弱症状。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规定。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等。


抑郁症      

抑郁症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属于心境障碍,抑郁症者最初可能表现出一个或更多的躯体症状(疲乏,疼痛)。进一步的询问会发现抑郁和兴趣丧失。

【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且持续至少二周,在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四项:       

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明显减退。        


焦虑症 

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

惊恐障碍(急性发作) 

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

【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惊恐发作需符合以下4项: 

①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 

②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 

③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 

④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广泛性焦虑(慢性) 

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 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 

①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②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强迫症 

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 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

【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 失自控能力等; 

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③上述的混合形式; 

(2)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 

(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 不能奏效。 


恐惧症(恐怖症) :

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 

【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恐惧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 

①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②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③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④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4)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 

场所恐惧症 

【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环境,如广场、闭室、黑暗场所、拥挤的场所、交通工具(如 拥挤的船舱、火车车厢)等,其关键临床特征之一是过分担心处于上述情境时没有即刻能用的出口; 

(3)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社交恐惧症(社会焦虑恐惧症) 

【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如在公共场合进食或说话、聚会、开会,或怕自己作出一 些难堪的行为等)和人际接触(如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怕与他人目光对视,或怕在与人群相对时被人审视等); 

(3)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 

(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特定的恐惧症[特定的(单项)恐惧障碍] 

【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是场所恐惧和社交恐惧未包括的特定物体或情境,如动物(如昆虫、鼠、蛇等)、高处、黑暗、雷电、鲜血、外伤、打针、手术,或尖锐锋利物品等; 

(3)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人格的异常妨碍了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活动,破坏了其行为的目的性和统一性,给人以与众不同的特异感觉,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在成年后有所缓和。

【症状标准】 

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并至少有下列1项: 

(1)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自我及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 

(2)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切的情感唤起和反应)的异常偏离; 

(3)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 

(4)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


偏执性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 

②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 

③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④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 

⑤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 

⑥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罢休; 

⑦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   


分裂样人格障碍 

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男性略多于女性。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淡,及人际关系缺陷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性格明显内向(孤独、被动、退缩),与家庭和社会疏远,除生活或工作中必须接触的人外,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过分沉湎于幻想和内省; 

②表情呆板,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不能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体贴,及愤怒等; 

③对赞扬和批评反应差或无动于衷; 

④缺乏愉快感; 

⑤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 

⑥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 

⑦对与他人之间的性活动不感兴趣(考虑年龄)。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本组病人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成年后(指18岁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并至少有下列3项: 

(1)严重和长期不负责任,无视社会常规、准则、义务等,如不能维持长久的工作(或学习),经常旷工(或旷课)、多次无计划地变换工作;有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且这些行为已构成拘捕的理由(不管拘捕与否); 

(2)行动无计划或有冲动性,如进行事先未计划的旅行; 

(3)不尊重事实,如经常撒谎、欺骗他人,以获得个人利益; 

(4)对他人漠不关心,如经常不承担经济义务、拖欠债务、不瞻养子女或父母; 

(5)不能维持与他人的长久的关系,如不能维持长久的(1年以上)夫妻关系; 

(6)很容易责怪他人,或对其与社会相冲突的行为进行无理辩解; 

(7)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微小刺激便可引起冲动,甚至暴力行为; 

(8)易激惹,并有暴力行为,如反复斗殴或攻击别人,包括无故殴打配偶或子女; 

(9)危害别人时缺少内疚感,不能从经验,特别是在受到惩罚的经验中获益; 

2.在18岁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至少有下列3项: 

(1)反复违反家规或校规; 

(2)反复说谎(不是为了躲避体罚); 

(3)习惯性吸烟,喝酒; 

(4)虐待动物或弱小同伴; 

(5)反复偷窃; 

(6)经常逃学; 

(7)至少有2次未向家人说明外出过夜; 

(8)过早发生性活动; 

(9)多次参与破坏公共财物活动; 

(10)反复挑起或参与斗殴; 

(11)被学校开除过,或因行为不轨而至少停学一次; 

(12)被拘留或被公安机关管教过。  


冲动性人格障碍 

以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情感爆发和明显的冲动行为作为主要表现,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特别在冲动行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 

②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导致的冲动行为不能自控; 

③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 

④不能坚持任何没有即刻奖励的行为; 

⑤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

⑥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在偏好(包括性欲望)的紊乱和不确定; 

⑦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稳定,时常导致情感危机; 

⑧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 

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富于自我表演性、戏剧性、夸张性地表达情感; 

②肤浅和易变的情感; 

③自我中心,自我放纵和不为他人着想; 

④追求刺激和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活动; 

⑤不断渴望受到赞赏,情感易受伤害; 

⑥过分关心躯体的性感,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⑦暗示性高,易受他人影响。  


强迫性人格障碍 

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2倍,约70%强迫症病人有强迫性人格障碍。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因个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导致优柔寡断、怀疑,及过分谨慎; 

②需在很早以前就对所有的活动作出计划并不厌其烦; 

③凡事需反复核对,因对细节的过分注意,以致忽视全局; 

④经常被讨厌的思想或冲动所困扰,但尚未达到强迫症的程度; 

⑤过分谨慎多虑、过分专注于工作成效而不顾个人消遣,及人际关系; 

⑥刻板和固执,要求别人按其规矩办事; 

⑦因循守旧、缺乏表达温情的能力。  


焦虑性人格障碍 

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持久和广泛的内心紧张,及忧虑体验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一贯的自我敏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 

②对遭排斥和批评过分敏感; 

③不断追求被人接受和受到欢迎; 

④除非得到保证被他人所接受和不会受到批评,否则拒绝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 

⑤惯于夸大生活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达到回避某种活动的程度,但无恐惧性回避; 

⑥因“稳定”和“安全”的需要,生活方式受到限制。  


依赖性人格障碍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过分依赖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要求或让他人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承担责任; 

②将自己的需要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地服从他人的意志; 

③不愿意对所依赖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 

④感到自己无助、无能,或缺乏精力; 

⑤沉湎于被遗忘的恐惧之中,不断要求别人对此提出保证,独处时感到很难受; 

⑥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结束时,有被毁灭和无助的体验; 

⑦经常把责任推给别人,以应对逆境。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案例分享:双相情感障碍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