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表达就是
每次只表达当下最直观的感受,
不压抑自己的情绪,
不指责别人。
开心或者不开心,
想要什么或者不想要什么,
希望对方做什么或者不希望做什么,
都直接表达,
这样沟通的氛围会比较好,
不会有淤堵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与家人的沟通过程中,你是习惯于“正向表达”还是“反向表达”,这两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差异,又分别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比如,和家人争吵了,感觉家人没有理解你,心情很不好,这时候有的人会习惯于脸上表情是冷的,嘴里却说,“这样你总算开心了吧?”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言不由衷,说反话。通常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不满,其实别人一听就明白,会让人很难受。
而且,很多人这种反话只跟家人说,不会跟朋友或者同事说。
比如,妻子看到丈夫晚上出去喝酒,很晚才回家,可能会说,“今天晚上出去玩得很高兴是吧?是不是很高兴?”
用这样的话表达自己的不满,“带着火气”的沟通,常见于亲人之间,一句话就会把人堵得很难受。
这类方式之所以称之为“反向表达”,是因为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而是反着说,明明不高兴,字面上却说了相反的意思,或者一脸严肃地表扬,实际是想批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我们很多的家庭里,往往伴侣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互相依赖,没有边界感。不尊重他人隐私,觉得你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我随时可以进入你的空间,窥探你的生活。或者评论你,只关心自己的感受,不关心家人的感受。
再举个例子,孩子体育课上弄脏了衣服,有的妈妈会对孩子说,这衣服你洗是吧?
这样表达的意思就是不想因为孩子弄脏了衣服,为孩子承担责任,带着情绪在说“我不想洗”,没有直接表达我希望你怎样,而是反着说的。
这种情况往往是有“家族传承”的,很多父母因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有表达不顺畅的经验,表达的意思不被认可、认同、接受,后面再次表达就会习惯性地带着情绪,变成指责,有时候甚至是攻击。
比如,孩子吃饭的时候碗摔破了,很多家长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会责备,“你怎么那么不小心!”,甚至有的会上升到人格高度,变成人格攻击。
这种表达方式某种程度也是因为受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影响,不能或者不想和对方直接冲突,有情绪不能表达,憋在心里又会特别难受,就用表扬的方式表达批评,让对方说不出话来,让对方感知这种情绪,其实就是在互相往心口里“插箭”。
这时候,反向表达就是用语言作为武器,去伤对方的心,最终的结果就是互相伤害。
还有很多传统观念比较重的家庭会在情感方面过于含蓄,不习惯直接表达对家人的爱,很少拥抱父母、伴侣和孩子,偏偏会直接表达负面情绪。
但幸福家庭生活的一个秘诀就是,心平气和地真实表达自己的诉求,也就是正向表达。
正向表达就是每次只表达当下最直观的感受,不压抑自己的情绪,开心或者不开心,想要什么或者不想要什么,希望对方做什么或者不希望做什么,都直接表达,这样沟通的氛围会比较好,不会有淤堵的感觉。
要知道,一句伤人的话可以撕碎人的心,一句温暖的话也可以温暖一个人的一生。
其实,当你听到家人说反话的时候,只要直接说:“你是不是不高兴?直接和我说就行。”“看见”对方的情绪,关注对方的感受,给对方表达的空间,这样反话就破解了。
用真实的表达方式与家人们交流互动,是最好的家庭关系的开始。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也需要很多智慧,尤其是家里,自己最放松的地方,往往最容易忘记关注对方感受,如果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正向表达,就会在家里营造一个正向的场域,滋养自己,滋养每一位家人。
请记得,我们工作是为了谋生,为了更好的生活,出了门很多人要戴上社会面具。回到家,摘掉面具,放下压力,才是最真实的自己,家里才是真正生活的空间,是最体现人生智慧的地方。
人生只有三万多天,把每一天当成自己的生活的重要一天,心平气和地说话,正向表达,就是最好的爱的修行。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催眠师聂飞,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我们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