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和抑郁症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3-01-03   浏览:

抑郁症的可怕不用赘述,那么,总是感觉到不开心、不高兴,是不是就得了抑郁症呢?

 

不一定。

 

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如何分清楚抑郁的几个层级?

 

第一层,是抑郁情绪

 

当学习上面临困难、工作不顺利、感情遭遇挫折、被朋友误解、自己和亲人遭遇疾病打击等情况出现时,往往抑郁情绪会随之而出。

 

这些情绪事出有因,部分原因是现实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这种由于客观条件产生的抑郁情绪具有时限性,没有明显的节律性,只要不再有新的环境刺激,一段时间后会自然缓解,趋于稳定。

 

人皆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都是正常的情绪。抑郁情绪的产生是十分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这种程度下还不能称之为一种疾病状态。

 

经过科学有效的调适,抑郁情绪在短时间内是可以平复的。

 

第二层,是抑郁状态

 

抑郁状态的严重程度比抑郁情绪深得多,除了事出有因的抑郁之外,还可能伴随一些没有任何具体原因的抑郁,也就是所谓的内源性抑郁

 

内源性抑郁的小伙伴可能会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开心不起来;

我现在对什么都没兴趣,以前有兴趣的现在也没了......

 

同时,抑郁状态还会伴随一些其他的不良感受,也就是附加症状,包括:失眠、食欲差、消瘦、性欲减退、精力缺乏、疲劳、失去活力、缺乏动力、大脑迟钝、自责、自我评价低、挫败感,甚至悲观厌世。

 

抑郁状态,就已经是一种心理疾病状态了,但距离抑郁症还有一段距离。而且抑郁状态并不一定就是抑郁症的象征,其他的心理疾病同样会导致抑郁状态,需要理智的辨别。

 

第三层,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抑郁症

 

抑郁症和抑郁状态的区别主要在于持续的时间和程度,短期的抑郁状态不需要太担心着急用药,但如果抑郁状态长期持续并不断加深,就要高度怀疑抑郁症,此时建议做心理咨询的同时,也要考虑寻求专业心理科或者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根据抑郁症的程度,有针对性的辅助用药缓解症状。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抑郁症又称抑郁情绪障碍,是一种身心疾病,并不是娇气、矫情、懒惰,它的发生与各种环境、生理与心理因素都有关系,需要科学合理规范的治疗。

 

而且,得抑郁症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如果家人对此不理解,反而认为得了这个病很丢人、很耻辱,这对于抑郁者的恢复有百害而无一利。

 

那么,抑郁症都有什么核心症状呢?

 

1)情感症状。

 

情感症状是抑郁的核心特征,它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高兴不起来。

 

而且这些情绪会一直存在,占据着每天。并有明显的节律性,尤其是早上更为严重,晚上的时候开始好转,有晨重夜轻的变化。

 

2)躯体症状。

 

躯体症状,即临床上传统所认为的生物学症状内源性抑郁症状,包括体重、食欲、睡眠和行为活动等方面的异常。

 

典型表现包括:

 

存在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早上较平时早醒 2 小时或更多;

食欲明显下降;

1个月中体重降低至少 5%

性欲明显减退。

 

通常中、重度抑郁发作的患者都存在上述躯体症状。

 

此外,部分抑郁者还存在疼痛、心动过速、便秘等症状。许多患者一开始并没有觉得自己是抑郁症,反而根据这些躯体症状,当成失眠、胃病或者是其他疾病去就医,而这些疾病常规的治疗办法并不能消除这些躯体症状,此时应高度怀疑抑郁症的存在。

 

3)认知症状。

 

抑郁患者大多存在一些认知困难的情况,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磁环、人际交往兴趣缺乏等,严重者会存在悲观厌世,自责、自伤、自残甚至自杀等风险。

 

4)某些特定的临床特征。

 

抑郁症患者往往不只是有抑郁特征,可能还伴随有焦虑等其他特征,包括精神病性特征,紧张症性特征和其他混合特征等。

 

这都需要在咨询和就医时向专业人员全面描述自己的感受,让我们进一步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系统的评估。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转载自公众号:小梦解答,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周瑞玲心理工作室地址】
 QQ:1209039223,
 微信:15663816666,
 微信公众号:zrlxlzx。
 电话:0451-86315777
 地址1: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地址2:群力店(哈尔滨市道里区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高效亲子沟通的六个细节
下一篇:暴脾气的父母,难养出情绪稳定的孩子,3招帮你调整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