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总是自卑、自我价值感很低,可以试试这么办

发布时间:2023-04-10   浏览:

很多时候,对自己、对生活感到沮丧不一定是件坏事,它实际上也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动力,帮助你得到自己一直想要的生活。

 

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生活中的满足必须来自内心,而不是外界,即使在一个很多人相对更崇尚金钱、权利和美貌的快速消费时代。

 

向内看,才能开始看到你现在的潜力,看到你生活的更多可能。

 

尝试下面这些事情吧,会很有助于改进你对自我的感受和人生观:

 

01

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友善

 

不论相信与否,这是感受自己力量的第一步。

 

如果你从不认为自己有价值或者足够好,那么你可能也不会意识到自己对他人有过的影响。可事实上,无论你是谁,你都有能力对世界产生消极或积极的影响。不论怎样都糟糕情绪都是会传染的;而快乐和积极也是。

 

研究表明,为别人做点好事会增加我们大脑中“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即血清素。所以,即使你感觉不那么太好,也请试着尽量对别人好——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感觉更好一些。

 

你可以从这些小事开始:

 

1)花些时间,和他人说说话,并在过程中多进行眼神交流。比如,问问别人过得怎么样,或者真诚地赞美他们。同时,试着记住别人的名字,向朋友或同事询问他们所爱的人近况如何。

 

2)尽可能体谅他人。你不知道别人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甚至你可能是今天唯一一个把他们当人看待的人。你也许从没有意识到,哪怕是陌生人说的一句善意的话语或是微笑,都可以振奋一个人的精神。

 

02

学会珍惜更深层次的美德

 

在沮丧和自卑时候,你很可能低估了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东西,而关注着浮于表面的东西,比如,汽车、外表或房子。

 

肤浅的东西可能转瞬即逝,财富可能会失去。然而,像爱、荣誉、正直和诚实这样的品质是持久的。所以,要学会欣赏自然之美,良好的品格,真正的友谊和家庭。

 

可以列出一些积极的形容词,来描述你自己和周围的人:比如,可靠、可信、同情......这些都是可能被忽视的极好的特征。

 

并确定你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看重的是什么,然后,努力留意这些特质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的表现。

 

接下来,试着赞美别人的价值,而不是他们的外表或财富。比如,对朋友说:“我真的很感激你能一直对我诚实,即使我们的意见不同,我也相信你会直言不讳,谢谢。”

 

03

表演心情不错,直到你真的感受如此

 

1)想象一个经历快乐和满足的过程,实际上也可以带来满足。

 

就像为别人做点好事可以让我们自我感觉更好一样,假装心情很好也可以。

 

如果你某天早上醒来时,心情特别低落,那么可以试着通过输送正能量来终止这种循环。

 

比如,看着镜子,对着自己笑一笑。这可能感觉很傻,但确实有效;或者当你走出去,别人问你过得怎么样时,请就像今天是你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那样回答。说些诸如“我今天过的超好呢”或“日子真是越来越好啦”的话。

 

2)规划幸福可以引起自证预言效应。

 

花一些左右的时间,在睡前微笑着评价你度过了多么美好的一天,在这之后,你最终会发现自己真的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事实上,研究表明,仅仅是假装微笑和用这样的方式控制面部表情,就可以引发一些真实微笑能带来的自主神经系统内的变化。例如,用牙齿横着咬住一支铅笔可以激活微笑肌肉,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自己更平静、更快乐了。

 

04

改变你的自我对话

 

你对自己和生活的感觉,很大一部分也取决于你在脑海里对自己说了什么。

 

也就是说,你的自我对话可以成就你,也可以毁掉你。积极的对话能带来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和更好的情绪;相反,消极的自我对话会导致抑郁、焦虑和自卑的恶性循环。

 

可以遵循以下的这些策略来改变你的自我对话:

 

1)避免孤注一掷的想法。

 

比如,认为你需要改变整个来变得更好。相反,想想生活中你最不满意的具体的一两个方面。然后,想想你是否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这些。

 

2)注意你的想法。

 

问问你自己,这些想法是让你感觉更好还是更糟?

 

当你发现一个消极想法时,努力把它改变成更积极的想法。例如这样的想法:“我是无用的。我永远也找不到我喜欢的工作。”它们显然是负面的,阻碍了未来的成长和机会。

 

把这些话转换成更积极地、充满希望的想法,比如:“我有很多才能和天赋。我必须找到一份能进一步发挥我才能的工作或是兼职。”

 

3)可以练习着对自己像对珍视的朋友那样说话。

 

因为人们通常不会贬低和批评珍视的朋友,而是会对这个人表现出同情,并且更倾向于关注这个人不被重视的积极特征。请对自己也表现出同样的同情。

 

05

学会不拿自己和别人比较

 

1)当你把自己的生活和别人比较时,容易低估了自己的成就。

 

而且,如果你用别人的成功作为衡量自己成功的标准,你就永远不会觉得自己的生活了不起了。总会有人比你更聪明、更快、更富有。但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你。

 

攀比是偷走快乐的贼,多检视和欣赏自己积极的品质,多花点时间想想你带来的美好事物

 

比如,可以在考虑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之后,把它们写在小纸条上,用胶带把纸条贴在镜子上,这样你每天晨起准备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了;还可以在你的钱包和汽车的遮阳板里也各放一个,把这些当作是你所能提供的小小提醒。

 

如果你很难发现自己的优势,那就做一次自我探索活动来发现它们:

 

拿起纸和笔,花几分钟回想一下你生命中发生过的一次美好经历?

想想你是如何处理这段经历的?

你的优秀是怎么展现的?

想想你最喜欢做的活动和项目(这些都是你的强项所在)。

 

2)不再颂扬名人

 

当你把自己和别人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时,很容易就认为他们的生活比你的好,尤其是理想化的某些形象。

 

但首先,把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比较是不现实的;其次,你根本不知道他们浮华之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外表可以掩盖大量的痛苦、债务、悲伤、愤怒、沮丧、失落、厌倦,谁知道还有什么。千万不要相信这种炒作,名人也是人。

 

3)认识到所有人都有缺点

 

如上所述,所有人都有可取和不可取的特征。当你发现自己沉溺于自己的缺点,却高估别人的优点时,就需要停下来,进行一次现状核查。

 

检查你的自我对话,仔细倾听你对自己说的话,并质疑非理性或者消极的想法,比如“好像每个人都有漂亮的衣服,除了我。”如果你环顾四周,就一定会发现这种说法的例外所在。

 

06

丰富你的生活

 

找到你对生活感觉不好的原因:

 

很可能是你没有把所有的技能和天赋发挥出来。针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想办法让生活有目标,例如,如果你喜欢创作音乐,可以去为一些公益平台,或非盈利组织表演。

 

还有些人,可能是因为没有接受需要的挑战,而对生活感到厌倦和不满;当只是在做着必需的工作聊以度日,自然会觉得生活无趣。

 

不如花点时间,想想能让你的生活提升一个档次的方法,无论是培养一个新的爱好,或者学习一些新的东西,比如另一门语言,还是教别人你已经掌握的技能。

 

这不仅让你的时间可以用在一些富有成效的事情上,而且当你在新技能上取得进步时,你也会有一种满足感。除了挑战自己,爱好也能帮助你加强社会联系,增强自尊和自我效能。

 

07

发展感激的能力

 

感恩是大多数自我价值感低的人所缺乏的东西。

 

如果你能跳出自己的世界,看到你拥有的有多好,就会更觉得生活有价值。比如,如果你没有绝症,今天有东西可吃,今晚有床可睡,从物质上说,你已经比世界上70%以上的人都要好了。

 

同时,也多注意生活中那些微小但有意义的时刻。比如,回想一下觉得自己真正活着、有意义的时候?也许那时你支持朋友度过了困难时刻,或者你让别人感到特别和被爱?回忆一下你在这些时刻的感受。

 

要留意到,在你的生活中总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定期发生,它们指向着你的价值。

 

08

要意识到成为某个群体的一部分是很重要的

 

1)与家人和朋友保持有滋养的关系,对你的长期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有孩子、配偶、父母、兄弟姐妹或是最好的朋友,那么你是非常幸运的。科学家们发现,那些没有丰富社会关系的人早逝的可能性要高50%。

 

所以,要尽你所能的加强这些关系,比如,让朋友和家人知道你欣赏他们,以及你需要他们在你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2)帮助他人。

 

没有什么比自愿帮助和服务那些不如你幸运的人,更能让你觉得自己被重视、被需要、必不可少了。

 

你可以帮助老人、在放学后的儿童中心参与辅导、给无家可归的人提供食物、帮助别人建立一个家,或是在节日期间为孤儿院收集玩具。志愿活动可以让你:减少压力,增强你的免疫系统,你做的一切也对你的社区有所改变。

 

总之,利他主义会给你带来快乐,还可以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转载自公众号:YUE阅心理,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周瑞玲心理工作室地址】

 QQ:1209039223,
 微信:15663816666,
 微信公众号:zrlxlzx。
 电话:0451-86315777
 地址1: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地址2:群力店(哈尔滨市道里区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婚姻中的争吵只有一种循环:恶性循环
下一篇:案例解析:高考生家长的“二次焦虑”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