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建立健康亲子关系,家长可以这么做

发布时间:2023-07-10   浏览:

01

家长允许孩子在面前

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真实情绪

 

很多父母会觉得孩子发脾气是没教养的表现。但每个人都会有喜怒哀乐,但并不会对所有人都表现出来,尤其是对越亲近的人,越容易表现出真实的情绪。

 

只有当孩子与父母相处有绝对安全感,心理感觉和父母贴近,才会在父母面前表现出各种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愤怒、悲伤、恐惧等等,或是撒娇。

 

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现的情绪很少,或者只表现某一类情绪,就预示着亲子关系有些问题了。

 

这就需要家长注意和觉察,自己是否不许孩子表现出某种情绪,或者当孩子表现某种情绪的时候就打断或者制止。

 

比如:很多家庭是不允许孩子哭的,尤其是男孩。在严厉不允许哭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大多数不会表达情绪,喜欢冷暴力,内心压抑、痛苦。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学会接纳“生而为人,就是有各种情绪“,接纳孩子的每一种情绪,如果孩子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的情绪,可以引导他们,帮他们说出来。


02

让孩子受伤或遇到问题时

想到的第一个是家长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遇到问题会找自己解决。

 

其实未必,孩子会先判断父母对此事件的反应,预测可能的后果。而所有判断都是基于孩子过去和父母相处的经验,只有当孩子觉得会获得帮助,遇到问题才会第一时间找父母。

 

就像朋友一样,彼此信任,才能够求助,能够袒露心扉。

 

如果孩子过去在外面受到伤害,找父母求助,而父母采取责怪的态度,孩子以后可能宁愿忍耐痛苦,也不会找父母求助。


03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

尊重,不评判,不贴标签

 

有些父母给孩子的反馈完全不客观,甚至给孩子贴上很多标签。

 

曾听一个妈妈说,孩子很不爱吃蔬菜。这本没什么,但她很快做出一个结论:所以他性格急躁。

 

本来没有任何因果联系的两件事,反而在这个妈妈的联想下加剧了她的焦虑:既担心孩子不爱吃蔬菜,又担心孩子性格急躁。

 

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评判。

 

还有些父母看着孩子的日常行为,总要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比如,懒、贪吃,不够聪明等等。

 

要知道,这些标签和评判并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像“标签”那样,亲子之间的误会就越来越深。

 

04

鼓励孩子做喜欢做的事

就像鼓励自己一样

 

学习、考试是必要的,但绝不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全部,父母也不必只着眼于这件事上。转换思维,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出成就感。

 

在追求兴趣的过程中,孩子会发展出“持之以恒”的能力,不需要额外地去说教便能坚持下去,他们也会更少尝试危险的“叛逆”行为。

 

有些父母不允许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领域。他们让孩子发展的“兴趣”,其实反映的是自己幼时没有被满足的兴趣或爱好。

 

如果父母是这样不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逼迫他们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孩子会很害怕自己让父母失望,他们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压力也会尤其大。

 

这样的结果就是:

 

孩子一直在压抑中学习。

父母一直处于失望状态。

 

只有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同时把这份幼时未被满足的期望转回自己身上,也鼓励自己去重新追求,才是达成良性亲子关系的关键。


05

给孩子设置恰当的规则

信任孩子的能力

 

负责的父母会引导孩子的行为,给他们设置恰当的规则,信任孩子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做好,而不会因为担心孩子不高兴,或不喜欢自己,就对孩子听之任之。

 

因为完全被放任的孩子,未来会遇到很多麻烦。这是父母不负责的体现。

 

恰当的规则包括与人相处,自律的好习惯、人身安全意识等等。比如,每天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基本规划,待人礼貌,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出门、乘车的注意事项……


06

如果自己做错判断

对孩子道歉,并作出弥补

 

亲子相处中出现的问题,孩子做错的事情,也许未必全是孩子的错,有时父母也有做不对的地方。比如,情绪反应过度,对孩子大发脾气,打对孩子语言暴力或身体暴力等。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惩罚”,而是“引导”。如果其中有父母的问题,父母需要承认并且弥补自己的错误。一码事归一码事,这放在任何一种关系中都是适用的。

 

你可以和孩子谈谈:Ta到底是什么想的,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问题?下次是否可以做得更好?

 

你也可以和孩子谈谈:你当时是什么情绪或者想法,为自己的冲动而道歉,与孩子真诚表达与交流。

 

这样彼此尊重的过程慢慢积累起来,亲子关系才会走向缓和、彼此理解、趋向平衡。

 

总之:

 

任何一种亲密关系都不是走向他人,而是走回自身。

 

所以,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在回顾自己、疗愈自己的时刻:去看见自己的不足、借此修正和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成为更棒的父母。

 

愿天下所有父母都能与子女共同成长,从而收获幸福,实现生活美满。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转载自公众号:博瑞智家长课堂,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周瑞玲心理工作室地址】

 QQ:1209039223,

 微信:15663816666,

 微信公众号:zrlxlzx。

 电话:0451-86315777

 地址1: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地址2:群力店(哈尔滨市道里区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抑郁症不是“矫情”,是真实的痛苦,自救方法学起来
下一篇:理想的恋爱,就藏在这六种类型的匹配中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