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别只用“乖不乖”来衡量孩子

发布时间:2024-01-03   浏览:

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用“乖不乖”、“好或坏”来衡量他们:


在家里,有些家长总会对孩子说“你要听话,听话就会怎样怎样,不听话就会....”

“孩子在学校听话吗?”常常是家长和老师沟通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家长们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会互相夸奖“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听自己的话,按照某个期待和美好的意愿过一生。而那些乖乖听话,循规蹈矩的孩子总是会被家人、老师赞扬有加。而淘气、叛逆、反抗的孩子总是会被处罚、批评。


所以,小孩子心里知道:自己表现得“乖”,大人就会高兴,自己听大人的话、察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大人就会喜欢自己,夸自己“懂事”。


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喜爱和表扬,为了少受到处罚和责骂,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也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但很多心理调查都有这样的结论: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可能心理困扰越多;小时候表现得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以后反而心理问题越多?


有一位孩子母亲,分享了自己对于“乖”孩子的心得感悟,一起来体会看看吧。


1)“乖”意味着,讨好大人忽视真实的自己


我很清楚的记得,我小的时候,奶奶带我出去玩。路过路边的糖果摊,奶奶指着说:“想要吗?”


我摇摇头说,“不想要。”奶奶满意了,说:“这孩子最乖,从来不乱要东西。”


从心底来讲,小小的我,其实是想吃那色彩缤纷、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个年代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


我从心里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会让大人高兴,于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长大以后,我成了一个不懂拒绝别人、疲惫不堪的“烂好人”。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我还是经常看到长辈对孩子说:“你再淘气我就不喜欢你了。”或是“再这样做我就不爱你了。”


孩子眨巴着眼睛,马上安静下来,以证明奶奶还爱着自己。每次看到我都心里一酸,仿佛看到幼年的自己。


为了博得看护人的喜爱,情愿压抑自己真实的天性,这种伪装起来的“乖”孩子,有什么用呢?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已经不同了,这样的要挟,还不停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上演。


2)“乖”意味着,不敢表达真实情绪


曾经有一位妈妈留言:我的孩子平时很乖,入幼儿园时非常顺利,不哭不闹,但是一两周后却出现了爱打人、半夜哭醒的问题。为什么?


我直截了当的说:与其说你的孩子听话乖巧,不如说你的孩子没有安全感。正常情绪下的孩子,没人愿意去幼儿园。


因为3岁的孩子还不明白为什么去幼儿园,以为去幼儿园就是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如果孩子不哭不闹,说明她觉得要做一个你们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闹。她知道不哭闹才会让你们更喜欢她。


换句话说,她在压抑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可是,孩子的感受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宣泄出来。她上幼儿园以后爱打人、半夜哭醒,都是内心的宣泄。


每次听到看到有家长说“爱哭不是乖孩子”或者“男孩子不能随便哭”一类的话,我就有些生气。


因为只有知道自己的情绪能够被父母接纳的孩子才会顺利的哭。孩子能够在你面前哭,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对他的情绪照单全收,全盘接纳。


这种无条件的爱和养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3)越“乖”的孩子,往往越缺乏自主性


“乖”孩子身上有家长太多的控制感。父母期望我们走在一条可以复制黏贴的道路,过着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随着他渐渐长大,他就会从一个不提问的“乖”学生、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婆婆包办的“妈宝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烂好人。


从这个角度讲,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我家这小子,也是个很调皮的孩子,上蹿下跳上房揭瓦,但我会合理表达我的不满,从不以“再这样就不喜欢你了!”为要挟条件。因为我们并不因为他“乖”才爱他。我们爱的是那个原原本本的他。


同理,我愿他做出人生选择是因为自己的真实喜好,而不是牺牲自己的感受去讨好别人。我会支持他的决定并提醒他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不是“你就做一个乖孩子,按照我给你指点的人生活下去。”


写在最后:


培养孩子的目标有千千万,“乖”小孩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你已经做了很多年特别“乖”的小孩了,那么从现在开始学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重要的,去找回自己的声音吧~~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转载自公众号:山丘心理咨询,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我们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周瑞玲心理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幸福的家,有“五星级”的舒适
下一篇:有条件的爱是束缚,条件越少越自由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