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抑郁了,要不要辞职和休学

发布时间:2024-01-22   浏览:

小到七八岁的孩子,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患上抑郁症。


然而,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对抑郁症不仅知之甚少,甚至存在误解。


比如,有些人认为“辞职/休学,一定会有利于抑郁症的康复”;还有些人,尤其是家长们,会觉得“辞职/休学,那不是更抑郁了,而且以后不就更完了,事业/学业可咋办”。


实际上,这个选择是要因人而异的。


01

我适合辞职/休学吗?


这是很多来访者在咨询中也会问我们的问题。一般来讲,可以从两种症状学上的状态来判断现阶段适合怎么做:


1)如果是轻中度抑郁状态


如果是轻中度抑郁,此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比如失眠或嗜睡的睡眠障碍、身体疲惫缺乏精力、肠胃不适、头晕头痛等常见的躯体化反应。


这种情况下,如果经过咨询评估发现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我们可以考虑偶尔放松一下,远离工作或者学业的过度压力,比如,给自己放一个小假,休息一段时间。但这个时间建议不超过三个月,且期间需要辅助科学的调整。


2)如果已经陷入重度抑郁状态


如果是在重度抑郁的情况下,是没办法继续完成正常的工作和学业的,尤其是已经出现了一些类似木僵(身体僵住不能动)、妄想、幻觉的时候,不仅无法完成正常的工作和学业,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自伤、伤人的危险观念及想法。


所以一旦达到这种程度,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告诉家人,让身边的人帮自己做好保护,同时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或直接进行住院治疗,控制住病情确保不会进一步恶化。


02

那些因抑郁症“停下来”的人

后来怎么样了?


很多抑郁者,都陷入过一个误区:“辞职了/休学了,我的抑郁症就能好了”。


很显然,这样绝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每个人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第一种,如果恰好是因为学业或职业内容触发的抑郁,那么休学/辞职的确有可能让病情因此得到缓解。


比如,直接由不良职场环境导致的抑郁,辞职可以部分解决。之后在相对良好的状态下,再进一步通过咨询深入其心理根源或对心结创伤进行处理。


第二种,还有许多人则刚好相反,他们抑郁之后,更加需要保持一定社交行为。这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


比如,有一位抑郁者曾在网分享了自己抑郁后退学的经历,“更加封闭”的环境和强烈的“戒断反应”,其实非常不利于病情好转。   


如果不是无法坚持,请别轻言放弃。


并且,在无奈脱离了工作和学习的日子里,也建议这类抑郁者们不妨从这2个方面逐步调整:


1)尝试保持社会联系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抑郁症有着重要的治愈和保护作用。脱离了工作和学习,并不意味着患者要拒绝所有的社会环境,进入封闭性独处的状态。反而可以尝试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有效的社会支持。


比如,尽量避免独居,和家人朋友一起居住;或是找两个自己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定期跟对方聊聊自己的近况......


2)循序渐进地调整生活


长时间脱离社会环境后,难免会对社会环境感到陌生和抵触。这时不妨自己先判断一下感受的来源:


是因为外界环境的未知导致自己感到有压力和抵触,还是自己本身缺乏精力无法应对?


如果是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可以尝试先接触比较熟悉的社交圈子,尝试先从事简单的工作,给自己创造一个缓冲空间;


如果是自己本身缺乏精力,无法维持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也可以先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兼职或较短时间的社会团体活动......


这样循序渐进地调整,可以避免因突然改变而带来的紧张性刺激,缓解情绪波动。


03

抑郁者的发展的瓶颈

如何突破?


很多来访都抱怨过:


“都怪抑郁症,我没有办法和领导好好打交道。”

“都怪抑郁症,我没办法再全心教书,不能再职业深造。”

“都怪抑郁症,我没有办法再好好服务客户,连销售都做不了。”

“都怪抑郁症,我没办法考上那所985重点大学了。”


这其实是典型的单因素归因状态。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当老师还是销售,还有考学考公,都不是仅仅受抑郁控制和支配的,还需要很多其它的技巧,比如,人际交往的技巧,专业学识的积累等等。


对抑郁者来说,比找合适工作、比考上哪个大学更重要的是——无论从事什么职位、无论想要学习什么专业,都不要聚焦在“抑郁症患者”这个标签上。


就好像我们从来不会说:“身高一米五的人适合做什么工作?”“东北人适合考哪个大学?” 


当我们被一个标签所局限的时候,这个标签就成为了我们给自己设定的天花板。一味地根据自己的身高、年龄、抑郁症的情况来挑选“未来”,其实是对职业和学业生涯不够负责。


此外,如果有一些自己没办法想通的问题,我们应该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比如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发展师,或有经验的前辈。他们会用更丰富的经验帮助我们从更加详细、客观、科学的视角去看待目前所应对的问题。


其实我们每个人(包括抑郁者),都可以放下“该不该”的标准。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一步步调整自己的状态,即使很慢也没关系。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转载自公众号:智浩心理,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我们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周瑞玲心理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道理都懂但就是不想动,试试这个方法
下一篇:一个能帮助自己快速成长的方式:深度思考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