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强健孩子身心的两种途径:运动、家务

发布时间:2024-05-27   浏览:

决定孩子一生的,往往都并非是眼前的分数,反而是那些短期内好像没什么意义的事情。


因为孩子最终会走入社会,而这个环境中形成的、检验一个人的标准里,成绩并不是唯一。


身心健康,尤其是大脑的均衡发育,尤为重要。


01

运动,

是大脑发展最好的营养剂


上个周末,遇到了前同事和她8岁的儿子。


刚寒暄几句,她便跟我抱怨起来:你说说,我家孩子是不是太笨了啊?我一不让他出去玩,二不让他操心生活上的事,所有时间都留给他读书学习,可这成绩总是上不去啊。怎么才能让他脑子开点窍?


我仔细观察了下她儿子,本该是活蹦乱跳、阳光洒脱的年纪,可他却满脸的无精打采,好像对周遭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


即使他妈妈当着我的面这么说他,他也像是没听见一样。这让我想起,北京协和医学院心理学专家杨霞老师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自己的经历。


她在过去30年间,接诊过超10万问题儿童,结果发现:很多孩子之所以专注力不行,拖拉不自觉,情绪不好,厌恶学习,核心原因是在运动和劳动方面过分匮乏。


她杨霞老师自己也培养出了一个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说起她教育儿子的经历,她曾说最看重的一件事就是带孩子锻炼身体。


她说她儿子不是天才,相反,儿子小时候注意力容易分散,协调性差,情绪敏感。然而,她并没有让儿子参加任何课外班。从儿子4岁开始,她就坚持带他爬山,时间从2个小时逐渐延长到4个小时。


有一次,儿子在爬山的时候,看到了一些刻着字的石碑。他不认识那些汉字,所以他想出了学习拼音和查字典的想法。即使老人在家里吵吵闹闹地看电视,他也能专心地独自学习《新华字典》。仅仅几个月,他就学会了整本字典。


儿子上大学的时候,他们一起去了世界十大徒步路线之一的环勃朗峰,6天走了85公里。那一年,儿子的成绩也有明显提高。起初,他的成绩是B和C,但最后他成了全A。


其实对大脑来说最重要的营养剂,首先就是运动。那些运动场上特别活跃的,学习一般都特别优秀。很多研究也显示,经常锻炼的孩子会有更聪明的大脑。


就像浙江高材生朱科航,毕业时就收到了哈佛、斯坦福等9所世界知名大学的全奖直博offer。但是他的父母对他的学习从来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也从来不带他上辅导班。别人在补课的时候,他在滑冰、滑板、玩魔方。


在假期里,他的父母会带他到乡下或山上去亲近大自然。妈妈看到儿子抵抗力太低,生病了总是请假,就趁着周末骑车带着他去外婆家。来回花了4个多小时。


这位妈妈说,慢慢地,她能明显感觉到儿子做事变得特别专注,效率也提高了。上初中时,别的孩子一般要在晚上11点左右完成作业,而他却能在9点前全部完成。


为什么运动能有如此神奇的效果?为什么那些疯狂和爱好娱乐的孩子们的成绩会更好呢?


哈佛医学教授约翰·瑞迪经过多年的跟踪调查和广泛的研究给出了答案:


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锻炼肌肉,还能锻炼大脑,改造心智和智商,让孩子更聪明。


因为大脑内的每个神经细胞,都是通过树状分支上的“叶片”相互接触,而运动恰恰可以促进这些分支生长,从根本上增强大脑的功能。


同时,在他的著作《运动改造大脑》中还给出了三个建议,父母可以照着做:


带孩子寻找一种喜欢的运动,然后坚持下去;

不断丰富运动的种类,激发大脑活力;

在运动后,开展具有挑战性的脑力活动。


那么,孩子什么年龄适合什么样的运动呢?


2岁以下


2岁以下的孩子,心肺、脊柱、骨骼等都尚未完全发育,所以应该以建立运动规律为主,让孩子对运动有认知就行了。


比如,可以让孩子多多练习翻身、爬行,训练四肢的活动能力。


3-6岁(幼儿园时期)


这一阶段是孩子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发展的黄金期。


3岁左右,可以尝试骑平衡车和自行车,这可以充分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一些攀爬类运动,还有跳绳、踢足球等等,也可以让孩子慢慢尝试。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适合参加对抗性、竞技性非常强的项目。


6-12岁(小学时期)


孩子进入小学之后,也更加喜欢跳跃、球类运动。


父母可以带孩子出去跑步,或者游泳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还可以适当给孩子增加一些简单的对抗项目,比如击剑、跆拳道。一些小的负重力量训练,比如仰卧起坐、哑铃操等等也可以尝试。


数据显示,10岁是孩子的发胖高峰期,有些孩子还容易出现激素紊乱,所以每天至少要保证30-60分钟的运动时间。


13-18岁(初高中时期)


进入青春期后的孩子,骨骼质量和肌肉含量也会激增,到17岁基本接近成年人水平,这个阶段孩子的爆发力、速度、耐力等都在快速增长。


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等等运动都可以自由选择,主要还是要看孩子喜欢什么。


父母们可以在遵循孩子成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带孩子接触不同种类的运动,让孩子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02

做家务的过程,

也是塑造大脑的过程


现在很多孩子几乎在成长前期,是不做任何家务的,甚至有的6岁还在喂饭,8岁还不会系鞋带,走到哪里都要有人接送。


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也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作业有困难,有的经常粗心大意,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记得杨霞老师说,自己的儿子从5岁起就开始负责扫地、拖地、洗碗等家务活。等年纪大些了,还给全家人做早餐,练好厨艺的同时,也给了孩子锻炼大脑的机会。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经研究过,儿童的发展首先是通过行动来发展思维,孩子越喜欢动手,他们的大脑发育就越完整。


为了测试大脑神经的生长情况,科学家们曾经在小猴子身上做过实验:


五个手指的动作在大脑中都有相应的指挥区。如果其中一个手指长时间不使用,大脑中相应的指挥区就会慢慢消失。这也印证了大脑神经需要更多的外界刺激才能继续生长。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做事的机会,他的与智力有关的功能如记忆、判断、分析、思维等就会变得越来越差。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很难想象那些只会念书,连煎蛋、煮蛋都不会的孩子,会懂得怎么做实验。”


他家里有三个兄弟,都获得了博士学位,母亲从小就给他们灌输“家务意识”。妈妈要求他们学习如何做饭,洗衣服,打扫房子。朱棣文带到学校的饭菜都是自己做的。


孩子做家务时,表面上看起来可能是“亲力亲为”,实际上是“动脑筋”。


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动手能力的强弱与大脑前额叶的发育密切相关。由于缺乏家务锻炼,孩子大脑前额叶的发育越来越慢了。


而前额叶的功能包括记忆、判断、分析、思考和操作,是与智力密切相关的重要脑区。


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强调的,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指尖上。


哪怕是洗碗、整理书桌这样的小事,都在塑造孩子的大脑,让他们变得更聪明。


03

从小“动”起来的孩子

长大后更容易获得幸福


当今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身体素质差,生活自理能力弱。强烈建议,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做两件事:锻炼身体和做家务。让孩子从小锻炼身体,在幼儿园就开始整理东西。


然而,在很多家长的心目中,运动和学习是冲突的,做家务会浪费孩子的宝贵时间,只有成绩和分数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但他们忽略了运动和家务对孩子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有一个同事,入职不到两年就从普通员工晋升为公司总监。他上班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他每天都面带微笑来上班,看起来很有精神。领导交办的任务,总是在规定的日期内完成,毫不拖延。他也特别注重细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头衔,他也会不断的推翻和重新思考,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他的主动性、责任感,以及对工作的特殊奉献精神给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很快得到了上司的赏识。


别人问他,你怎么变得这么上进自律?


他说,其实他早已养成了习惯。他的生活一向很有规律,他从小就喜欢运动,即使在工作之余,他也会坚持每天抽出30分钟的时间锻炼身体,比如慢跑、打篮球。当他有更多的时间时,他会去爬山和游泳。他也有烹饪的爱好。


他说,他特别喜欢研究各种各样的食物。以前都是给父母做的,现在都是给老婆孩子做的,他非常享受这种感觉。


你看,运动和家务从来都不是浪费时间。他们在塑造孩子大脑的同时,也让孩子日复一日地养成独立、专注、坚持、自律的习惯。而这些好习惯恰恰可以为孩子们的未来“添砖添瓦”。


就像哈佛“格兰特研究”所证明的:成功和快乐往往来自于小时候做过的微小的、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它们不仅锻炼了孩子的习惯和本能,也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孩子拥抱生活的热情。


孩子最终会离开我们,走向社会,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


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生存的能力和积极的心态,让他们经得起人生道路上的风雨,经得起未来生活的风云变幻。


所以,别再让孩子成天静坐苦读了,快带孩子一起动起来吧!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众师行家庭教育,原文标注出处:校园服务小管家,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我们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周瑞玲心理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家长每天6个“一分钟”,成为孩子最好的导师
下一篇:比起工作,更容易让人感到心累的是情绪劳动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