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拖延症为什么难以靠“道理”克服

发布时间:2024-06-05   浏览:

很多人认为拖延可以通过理智来改变。


然而,网上越来越多的满满理智味道的拖延症攻克法宝、“操作指南”,并没有压低关于“拖延症”的百度搜索指数向上的走势。


也许,我们有必要考虑一下,拖延也许不全是因为习惯不好、意志不坚、缺乏目标等理智可控因素。


起床拖延——被遗忘的梦


天亮了,一个“拖延症患者”的闹钟响了。他以极不熟练的姿势摸到了手机,睁开一只眼睛,以极其熟练的手势关掉了闹钟。


......闭上眼继续睡,毕竟还有两个闹钟没有响呢。


这个画面可能并不普遍,但是设置三个闹钟,好像是很多拖延症的标配。


另外,每天早上和疲惫做一番较量,似乎也是固定流程。即使这天他睡了8个小时,依然会感到疲倦。


因为,双眼的干涩感,全身的无力感,不自觉皱起的眉头,都是他需要睡眠的铁证。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因为累而在起床这件事情上拖延,那不应该算是什么大问题,因为这仅仅是个生理问题。


但是,鉴于一个真正很累的人,更大可能的情况是:三次闹钟全部没有听到。所以,对于这类拖延,这里应该另有隐情。


这里,其实有一个很多人不太敢承认的事实——很多时候,一个人很难起床,其实并不是因为累,而是因为不愿意离开正在做的梦。


这一点很难承认,是因为我们的梦存在于短时记忆里,一旦醒来那一刻,我们脑袋里想一下任何一件事情,刚刚的梦可能立即被洗掉。


比如,伸手好几下你都没有摸到正在响的手机,这时,你很自然的想了一下手机在哪儿。就这一下,梦就可能找不回来了。甚至你会认为,自己没有做梦。


与此相反的情况是,把手机放在不需要睁眼就很容易摸到的位置,有时就会发生:三次闹钟都被自己关掉了,等醒来时,却不记得自己关过手机闹钟,而认为闹钟没有响。


而在早晨起床的拖延行为中,往往不记得自己在做梦这件事情,主要是因为:当最后一个闹钟响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几乎立即处于高应激状态,立马会开始想接下来要做的洗漱梳妆等事情,梦就被冲掉了。


所以,如果一个习惯拖延的人,能有那么几次记得自己的梦,他一定会承认,自己其实不想离开那个梦,并且,不管这个梦是好梦还是噩梦。


为什么噩梦也不愿意离开呢?


因为,即使是噩梦那也是真实自我的表达。此时,心理能量得以自然流淌。在梦里,一个人要么是不拖延的,要么就是能对拖延表达清晰而明确的立场和态度的。


从这个层面来讲,可以说,拖延的人每次起床都像是对梦中自己的一次行刑。而在这次行刑中,受刑者(不要起床的自己)会受到一次诅咒,比如,你完全没用,无能,无助等;另一面,施刑者(要起床的自己)会受到一次厌恶。


虽然,大部分人并不会将矛盾的心境如此具象到两个人的程度,但是,起床时候的内心一定会展开一场对立的戏码。


而这就是人格发展非整合状态的一次活现。当然,我们人格的发展,本来就是一次又一次分化、整合,分化、再整合的过程。


所以,如果感觉只是“阶段性”的拖延,并不需要太多对这个行为本身做担心,不如转而关注如何在清醒时多练习知行合一的真实表达自己。


流行性拖延——最后一刻


把任务压到最后一刻完成,被认为是流行性拖延症的必备要素。对于这类情况,有一些常见的归因:习惯不良;目标不明;或正在从事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等等。


很多人认同这些烂大街的说辞,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明知是这些显见的原因,却死活不改变,这可能比这些问题本身更成问题。


这就需要在潜意识动机层面考虑一下了。某个可能的假设是:此人潜意识里,有某个或某些与失败有关的强烈情绪渴望被表达,并且这些情绪都会带有道德上不正确的属性,比如,难过,愤怒,嫉妒等等。


这些情绪在其成长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被压抑,累积得十分厚实;与此同时,对这些情绪的防御也会越来越厚实。


往往最后会看到的结果是:拖到最后一刻,此人才会全力以赴于任务,才会“被迫”推动面对这些情绪。


所以,不论事情结果如何,他将表达的大多会是诸如内疚、自责、委屈等道德正确的情绪,其实这些情绪是用来掩饰难过、愤怒、嫉妒等他内心认为道德不正确的情绪。


那么,这里可以进一步假设的是:那种“全力以赴”是对潜意识中渴望“搞砸”的反向形成,而后面的情绪“掩饰”是曾经重要经验的强迫性重复,最终完成的是对重要客体攻击性的潜抑。


用通俗的话说,这种拖延是我们习得的、应对内心冲突(与攻击性有关)的方式。


真正的拖延——没有截止日期


上面我们看到,第一部分说到的人格非整合状态,在第二部分展现出了更戏剧化的矛盾和冲突。


我们可以很直观的说,对于拖延倾向的人,在他们心里总是至少存在两个自己。并且这两个自己常年处于“打死不合作”的状态中。


至于这两个自己分别是什么呢?


答案有很多——自由与责任;本能与道德;现实我与理想我;本我与超我;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驱力需要与自恋性自体需要;趋利避害与追求真理价值;舒服与被尊重等等。


我想“舒服和被尊重”可能是最直观和最具可操作意义的一对:舒服,包括快乐和去痛苦;被尊重,包括自尊和被认同。


舒服和被尊重相互矛盾或此消彼涨,把这两者比喻成人的两条腿,而人格成长就是向前行走。当理解了这个比喻后,我们可以开始再进一步发现,这两条腿在时间维度其实并不对等:


舒服,是一个更容易即刻获得满足的;而被尊重,有时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甚至长到相对于此生没有截止日期的程度。


同时,如果把“被尊重”具体到诸如自我实现,最大潜能,个人价值,追求真理等内容,对有的人而言,这可能比舒服显得更加重要。


这种时间上和重要性上的不对等,如果没有被认识、被思考、被接受、被调和,那么一个人就会滑向没有截止日期的拖延,这可以被称为真正的拖延症。


因为,这种拖延会被泛化到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所有,想做和不想做,能做和不能做,会做和不会做的事情上。


正如西西弗斯神话中真正的诅咒:


不是,石头永远会落下

而是,你永远要去推它


今天,这些简单的思考,都是基于对“拖延症”真实存在的痛苦的承认而展开。


我想,没有这个基础,只是讲“道理”,要求一个人通过意志上的努力来“克服”拖延,或者想学习类似“操作宝典”一样的“拖延克星”,终将是无效的。


因为,“拖延症”只是内心某种真实存在的痛苦的一件外衣。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智浩心理,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我们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周瑞玲心理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戴维· 迈尔斯:幸福生活的十个建议
下一篇:收起“玻璃心”,培养坚韧的心态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