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习惯性反问:一种具有攻击性的无效说话方式

发布时间:2024-08-02   浏览:

也许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讲话方式不妥,

可有些语言,确实能给别人带来痛苦。

——弗洛伊德


如果盘点一下“令人讨厌的说话方式”,相信“习惯性反问”会名列前茅,也许这个概念有点抽象,但是在生活中,你一定听过这些话吧。


“你要喝冰水还是热水呢?”

——“这还用问吗?大冷天的我喝冰的干嘛?想冷死我吗?”


“你知道我的书在哪里吗?”

——“我怎么知道?谁叫你天天乱丢东西。”


这样的说话方式既不会正面回答问题,也不给予否定答案,让人倍感不适。在很多情况下,不仅在无意中伤害了提问者的感情,也给彼此的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


01

“习惯性反问”的影响


1)影响沟通效率:频繁的反问会打断对话的流畅性,使得简单的信息交流变得冗长而复杂。


2)引发误解:反问可能被解读为不自信、逃避问题或是挑战对方,从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3)减弱说服力:在需要表达明确立场时,过多的反问会削弱说话者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4)过度效应:如果一个人频繁使用反问句,可能会让对话变得单调乏味,甚至让听众感到被操纵或欺骗,这在心理学中称为“过度效应”。


5)控制与攻击:还有一部分人使用反问句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优越感或挑衅对方。这种行为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权力控制”和“攻击行为”。


02

为什么有的人就是不能好好说话?


1)与成长经历有关


习惯反问的人,或许本身就成长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中。


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个体是通过“观察学习”的方式习得各种行为方式的,语言也不例外。在孩童时期,我们就听到父母用这种方式和我们沟通,自然在无意识中也学习了这种沟通方式,直至成年后自己成为了小时候“最讨厌”的那种人。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成长于“习惯性反问”的家庭中,那么TA根本就没机会去学习如何“不带攻击性地回答问题”。


2)比较敏感


“反问”可能是一些人的心理防御方式。TA们之所以习惯用“反问”回答问题,是因为过度识别他人话语中的攻击性。


有心理学研究发现:高自恋低自尊的人,通常攻击性和防御性水平都比较高。高自恋决定了TA们在意自我形象,迷恋关系中的权力感。低自尊则导致TA们对评价性话语太过敏感,需要借助他人的正面反馈,来确认自己的价值。


因此,反问的句式可以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反驳并增加自己的威慑力,以帮助他们保持自信和优越感。


03

怎么应对习惯性反问?


1)如果你是被“反问”的一方:


当你因为对方的言语感到不舒服时,不要直接攻击回去或者冷暴力,这样只会升级冲突,积压矛盾。


相反,你可以试着向对方表达你的真实感受,告诉TA你很受伤。关键在于“看见对方的情绪”,当对方感到自己的情绪被接纳时,就会体验到一种安全感,之后的过程也能更加顺利。


但是,如果你已经做出了努力,但对方还是没有改善的话,那么远离这段关系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2)如果你是习惯“反问”的一方:


首先,要提高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包括:“我有什么样的情绪。”“是什么让我产生了这种情绪?”“我这么做是为了解决冲突,还是仅仅在发泄情绪?”


接着,可以试着做一些情绪表达的练习。选择一个轻松的环境和心情,试着和伴侣重演一些过去的场景。用“当你......的时候,我感到......”的句式替换那些“反问句”,看看对话会朝着怎样的情况发展。


最后,不要过度苛求自己。因为这样的表达方式已经跟随你许久,想要短时间内改变并不容易,可以尝试着一步步地改变,慢慢地进步。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福建蓝天瑞格心理,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本号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重视言语中暗示的力量,有些话要这么对孩子说
下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请查收“暑”于你的假期心理调适指南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