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一个孩子的自律程度,与父母这5个教育习惯有关

发布时间:2024-08-09   浏览:

有位家长朋友分享过一则视频:视频中一位二年级男孩,放学回家后,放下书包就掏出作业本开始学习。孩子妈妈表示,平时工作比较忙,孩子在家都是他自己安排学习,孩子喜欢阅读,为了多点时间看书,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很积极地去完成作业。


评论区很多人在讨论,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还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平时看到这样的新闻,可能父母们也会忍不住羡慕:“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可以这么自觉、省心?”


自觉性的建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且没有一个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但可以从小培养,父母依然能从抚养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入手,让孩子能够培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自律”。


习惯一

经常给孩子高质量陪伴


江苏高考状元刘同学曾在采访中提到: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全靠父母。因为他们从小培养了她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妈妈,给了她高质量的陪伴。


她的妈妈每天都会帮女儿整理错题,将每次考试出错的题目收集起来后,按不同的类型整理好,再帮女儿汇集到错题集上,便于女儿针对性训练。


要知道,孩子不是天生就会自觉学习的。每个自律又上进的孩子,背后一定浸润着父母用心陪伴的汗水。


孩子是否能从“他律”走向“自律”,高质量的陪伴,是第一道关。陪伴孩子不是监督孩子写作业,而是帮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自主预习、独立思考、整理错题集、坚持课外阅读等等。


好习惯养成了,孩子自然而然会变得自律自觉。


记得一位高考状元的妈妈这样说过:“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监督他养成习惯。监督的过程很痛苦,你得时时刻刻监督着他,留意着他;但定型以后,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习惯二

让孩子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儿童教育家杨杰老师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有个男孩刚上一年级时,妈妈就每天盯着他写作业。男孩觉得烦躁,做作业时,总是东摸摸西搞搞,妈妈不催他就不动。时间久了,他就直接无视妈妈的催促,跑到一边玩自己的,本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完成的作业,他总是一拖再拖。最后结果就是,母子俩为作业斗争一晚上,孩子就是只字未写。


“在教育中,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孩子学习不自律,往往是父母陪伴的过程,用言语催促、监督批评,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感。这也是为什么 “被逼着、催着学的孩子,会越来越不爱学习”。


烟台市高考状元傅同学在一次采访中就透露,自己的父母从小学开始就不陪他写作业。而是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给他自主的权利,让他自己规划学习。遇到难题,父母也不会帮忙解答,而是让他自己查找资料,这让他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因为在学习上有足够的自主权,他一直保持着一种热情,自律性十足。


当一个孩子有掌控感,他们才有自发的动力去学习,去探索生命的方向。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在学习上有足够的自主权,这样他们才会自觉自愿地投入学习中去,对待学习有持续的热情和动力。


习惯三

用商量代替命令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被人强行安排的任务,总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完成,如果这项任务是自己内心认同的,则会积极主动得多。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习惯于“替孩子”安排完美的一天,认为孩子只有完成了列在事项清单上的任务,才算自律,其实不然。


综艺节目《新生日记2》中,刘璇给孩子安排的每日任务清单,看得让人窒息。


她对孩子不仅在饮食上严格控制,还对孩子进行军事化管理。什么时间起床洗漱,什么时间午餐,什么时间上英语,每个项目的实施精确到分钟,一天二十四小时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看着这样密密麻麻的安排表,项目多且杂,需要多强的执行力才能每天雷打不动地完成这些项目,连大人都很难做到,更何况一个孩子。


成年人都有疲惫的时候,又怎么能指望一个孩子24小时永远不疲倦地在自律的状态中?


培养孩子自律习惯,关键在于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不是让孩子感觉到“我又被安排了什么”,而是让孩子明白“我要做些什么”。


每天的学习任务,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拟定计划表,让孩子意识到任务是自己的,而不是被迫接受的。


只有孩子从主观上认识到时间是属于自己,生活可以自主掌控,才有培养自律性可言。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喘息的空间,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驰,才能让孩子保持长期稳定的状态。


习惯四

用唤醒代替胁迫


《动机心理学》中,对内在动机有进行过阐释,有个例子是:你喜欢写小说,做这些事情的原因不是因为你希望从中得到什么,而是因为你喜欢,这就是你内在的动机。


可以说,内驱力才是一个人风雨兼程朝着自己目标不断前进的动力,一个拥有内驱力的孩子,不需要胁迫,他会自发形成自律的习惯。


陶勇医生在做客新东方直播间,谈起了自己学医的经历。他说,当年想学医,是因为知道妈妈沙眼,有一次带妈妈去看病,医生用一根小针从妈妈的眼里挑出了结石,觉得非常神奇。从此,在他的心里种下了学医的种子。多年后,他从事医生工作,并没有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消耗自己的热爱,而是不断激励自己前行。


兴趣和热爱,是向前奔跑最好的动力。孩子热爱的事,不需要催促,孩子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该做的任务完成,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家长们不妨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把孩子内心深处的热爱唤醒,不断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具备内在动机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梦想,脚踏实地向前进。


习惯五

能够以身作则


白岩松曾说:“天天在家打麻将的父母,是很难教会孩子读书的,我认为在中国的教育里面,最值得吐槽的就是家长。”如果父母自己手机不离手、打游戏追剧,是没有说服力让孩子自觉自律的。


父母的言行、家庭氛围,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


在《杂忆与杂写》这本书中,杨绛先生分享过许多儿时的经历。其中就有写到,她受父母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把读书变成了一生的习惯:“爸爸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浩气冲天,掷地有声。我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妈妈操劳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读得津津有味。我学他们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入迷。”


作为父母,说千次百次不如做一次,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在熏陶下学会自律。


江西南昌的学霸杨同学以726分,刷新了江西高考史上最高分:语文132,英语144,数学和理综均为满分。据了解,他在父母影响下,从小就养成了爱阅读、爱学习的好习惯。


还有人曾总结过全国68位高分学霸家庭的共同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爸妈都在孩子面前看书,无论真假。


父母对学习的热爱,不断自我鞭策、持续成长的精神,会映射到孩子身上,在潜移默化中点燃孩子对学习的热情。


所以,自律的父母,才能养出自律的孩子。为人父母,唯有不断修炼自己,才能做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


听过一句话:“人生就是一路降妖除魔修成正果的过程,好的父母,就是孩子的活菩萨,能帮孩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成就一番事业。”


一个努力自律的孩子,绝对不是从天而降的,他的背后一定凝结着父母的心血和付出。父母平常注重这5个习惯,培养孩子的自律,才能让他在未来成长道路上发光发热,不会因为懒散而失去实现理想的机会。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向阳而生,不待扬鞭自奋蹄。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智浩心理,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我们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停止自我批判、自我攻击的“内在对话”
下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关于心理咨询,咨询师会希望来访了解些什么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