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觉得自己像个冒名顶替者或冒牌货?
其实,不只是你一个人有这样的感觉。尤其是在专业场合,很多人都可能会有这种感觉,但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身边很多人和其他人认为我很优秀,但我自己觉得其实什么都没有啊"
“我上次的演讲没有搞砸,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有正确的导师给我引导,有背后的策划团队给予我很多信任,有朋友的支持,并不是因为我的个人能力和天赋。如果有下次还有机会去演讲,没有这些指导和支持,我可能就会搞砸。”
这种太过谦虚和自我怀疑、自我能力否定的心态,说到底是一种扭曲的自卑心理。被称为【冒名顶替综合症】,意思是:由于自我怀疑和缺乏自信而感觉自己像个冒牌货。
比如,即使出类拔萃,即使能获得高分、成就、加薪、升职或赞美,仍然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这一切,因为深感羞耻,这些成就并不能让“冒名顶替者”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他们甚至会找借口或贬低自己的成功,比如,在简历或工作面试中强调优势是很正常的,但对于这类人来说这是一种“欺骗”和“罪过”。
01
“冒名顶替者”的自白
冒名顶替综合症有一些典型症状和思维模式,请自行对号入座,判断是否有这种倾向。
1)他人认为我很厉害,但我自己并不觉得有能力做好很多事
我对自己和他人都有高期望,当和高期待相比时,深层的羞耻感会激发吹毛求疵的想法。也会把自己和那些似乎拥有一切的人做负面的比较。当别人犯错时,可能会原谅别人,因为自身有双重标准,对自己的评价比别人更严厉。
每当自我批评时,我感觉自尊很低,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内在的批评家也让自己对批评很敏感,因为它反映了我对自己和自己行为的怀疑。此外,会想象其他人会像我的内在批评家那样思考。换句话说,是把自己的批评投射到别人身上。即便被质疑,即便别人否认自己的假想,可能也不会相信他们的话。
我有时会把那些想要亲近自己或爱自己的人推开,因为害怕被评判或被揭发。这使得建立一段忠诚、亲密的关系变得困难。可能会勉强自己去接受那些需要我、依赖我,虐待我的人,或者是接受那些我其实暗暗看不起的人至少,相信这样的人不会离开自己。
2)害怕被揭穿我是“骗子”、"冒名顶替的",其实我真没那么厉害
我感觉与其去冒会被批评、判断或拒绝的风险,不如保持低调。每次必须表现的时候,都觉得自己的工作、事业、家庭安全——所有的一切——都岌岌可危。只要犯了一个错误,自己“装出来的门面”就会崩溃,就像一个不牢靠的“纸牌屋”。
我的羞耻感会过滤现实,扭曲认知。一个典型的模式是投射消极的东西,忽略值得肯定的地方;还会过滤现实以排除积极因素,同时放大消极因素和自己的恐惧;会把事情个人化,把一件小事过度概括,以此来谴责自己和自己的潜力;会用黑白分明、全有或全无的思维来把中间立场和其他可能性和选项排除在外;我相信自己必须完美,必须让每个人都满意(实际上不可能),否则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就一无是处。
3)我没有资格得到赞赏,所有的事情做的还OK主要是因为运气,而不是因为我的能力和天赋
每当好事发生的时候,我觉得那一定是弄错了,走狗屎运,又或者是很快就要倒霉了的警告。事实上,获得的成功越多,比如与新伴侣的关系越亲密,焦虑感就越严重。
如果有人热情地肯定自己,反倒会觉得自己并不值得这种肯定,并且认为对方在操纵假造、说谎、判断力差,或者根本不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如果有人向自己提供善意或升职机会,会非常惊讶,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些症状扭曲了现实,降低了“冒名顶替者”的自尊,并很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问题。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这种倾向,这些症状有影响到了你的生活质量和效率,可以从下面5个方面参考,看自己是否可以做点改变。
02
如何能承认自己,消除内心的“不配得”
1)多多交流和分享
多跟朋友交心,人性归根结底就是那些事情,所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有什么事是不能分享的呢?
比如,你不妨看看微信开启界面,就会发现人真的很渺小,我们认为的所谓的"大事",长远来看其实都不是什么事。更大概率是,你会发现跟朋友聊完天后,知道了朋友也有同样的症状,你并不孤单。
2)记住,没人是完美的
“冒名顶替者”们总觉得不能接受不完美的东西,但没有谁是完美的。其实,如果一生必须要学会一个技能,那就是学会犯错误和接受失败。
3)记录做过的事情
记录日记,定期回顾自己做过的事情,将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生的过程和结果都记录下来,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看到自己做了多少事情,多少努力,一点点地在积累,多少会觉得有点欣慰,会感激曾经的自己有做记录。
4)不要把别人想的太好,也不要把自己想的太糟
如果你也习惯把别人最好的部分跟自己最糟糕的部分比较,那么相比之下,自然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所以,不妨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其实每个人尽量将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千万不要因为看到别人的好,来否定自己不够好。
爱比较是人的天性,无法避免,但也请相信自己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你拥有前行的力量让自己走得更远。
5)保持学习者心态
小孩子在学习时不怕丢脸,反而长大后,我们会开始在意别人的眼光,担心自己表现不好,而排斥去改变,这样让自己错过了很多成长的机会。
要知道,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这样想:学习,就是去做没有做过的事情,去做就会让我进步,我愿意去学习。
你是否曾经觉得自己像个冒名顶替者或冒牌货?
其实,不只是你一个人有这样的感觉。尤其是在专业场合,很多人都可能会有这种感觉,但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身边很多人和其他人认为我很优秀,但我自己觉得其实什么都没有啊"
“我上次的演讲没有搞砸,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有正确的导师给我引导,有背后的策划团队给予我很多信任,有朋友的支持,并不是因为我的个人能力和天赋。如果有下次还有机会去演讲,没有这些指导和支持,我可能就会搞砸。”
这种太过谦虚和自我怀疑、自我能力否定的心态,说到底是一种扭曲的自卑心理。被称为【冒名顶替综合症】,意思是:由于自我怀疑和缺乏自信而感觉自己像个冒牌货。
比如,即使出类拔萃,即使能获得高分、成就、加薪、升职或赞美,仍然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这一切,因为深感羞耻,这些成就并不能让“冒名顶替者”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他们甚至会找借口或贬低自己的成功,比如,在简历或工作面试中强调优势是很正常的,但对于这类人来说这是一种“欺骗”和“罪过”。
01
“冒名顶替者”的自白
冒名顶替综合症有一些典型症状和思维模式,请自行对号入座,判断是否有这种倾向。
1)他人认为我很厉害,但我自己并不觉得有能力做好很多事我对自己和他人都有高期望,当和高期待相比时,深层的羞耻感会激发吹毛求疵的想法。也会把自己和那些似乎拥有一切的人做负面的比较。当别人犯错时,可能会原谅别人,因为自身有双重标准,对自己的评价比别人更严厉。
每当自我批评时,我感觉自尊很低,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内在的批评家也让自己对批评很敏感,因为它反映了我对自己和自己行为的怀疑。此外,会想象其他人会像我的内在批评家那样思考。换句话说,是把自己的批评投射到别人身上。即便被质疑,即便别人否认自己的假想,可能也不会相信他们的话。
我有时会把那些想要亲近自己或爱自己的人推开,因为害怕被评判或被揭发。这使得建立一段忠诚、亲密的关系变得困难。可能会勉强自己去接受那些需要我、依赖我,虐待我的人,或者是接受那些我其实暗暗看不起的人至少,相信这样的人不会离开自己。
2)害怕被揭穿我是“骗子”、"冒名顶替的",其实我真没那么厉害
我感觉与其去冒会被批评、判断或拒绝的风险,不如保持低调。每次必须表现的时候,都觉得自己的工作、事业、家庭安全——所有的一切——都岌岌可危。只要犯了一个错误,自己“装出来的门面”就会崩溃,就像一个不牢靠的“纸牌屋”。
我的羞耻感会过滤现实,扭曲认知。一个典型的模式是投射消极的东西,忽略值得肯定的地方;还会过滤现实以排除积极因素,同时放大消极因素和自己的恐惧;会把事情个人化,把一件小事过度概括,以此来谴责自己和自己的潜力;会用黑白分明、全有或全无的思维来把中间立场和其他可能性和选项排除在外;我相信自己必须完美,必须让每个人都满意(实际上不可能),否则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就一无是处。
3)我没有资格得到赞赏,所有的事情做的还OK主要是因为运气,而不是因为我的能力和天赋
每当好事发生的时候,我觉得那一定是弄错了,走狗屎运,又或者是很快就要倒霉了的警告。事实上,获得的成功越多,比如与新伴侣的关系越亲密,焦虑感就越严重。
如果有人热情地肯定自己,反倒会觉得自己并不值得这种肯定,并且认为对方在操纵假造、说谎、判断力差,或者根本不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如果有人向自己提供善意或升职机会,会非常惊讶,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些症状扭曲了现实,降低了“冒名顶替者”的自尊,并很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问题。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这种倾向,这些症状有影响到了你的生活质量和效率,可以从下面5个方面参考,看自己是否可以做点改变。
02
如何能承认自己,消除内心的“不配得”
1)多多交流和分享
多跟朋友交心,人性归根结底就是那些事情,所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有什么事是不能分享的呢?
比如,你不妨看看微信开启界面,就会发现人真的很渺小,我们认为的所谓的"大事",长远来看其实都不是什么事。更大概率是,你会发现跟朋友聊完天后,知道了朋友也有同样的症状,你并不孤单。
2)记住,没人是完美的
“冒名顶替者”们总觉得不能接受不完美的东西,但没有谁是完美的。其实,如果一生必须要学会一个技能,那就是学会犯错误和接受失败。
3)记录做过的事情
记录日记,定期回顾自己做过的事情,将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生的过程和结果都记录下来,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看到自己做了多少事情,多少努力,一点点地在积累,多少会觉得有点欣慰,会感激曾经的自己有做记录。
4)不要把别人想的太好,也不要把自己想的太糟
如果你也习惯把别人最好的部分跟自己最糟糕的部分比较,那么相比之下,自然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所以,不妨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其实每个人尽量将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千万不要因为看到别人的好,来否定自己不够好。
爱比较是人的天性,无法避免,但也请相信自己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你拥有前行的力量让自己走得更远。
5)保持学习者心态
小孩子在学习时不怕丢脸,反而长大后,我们会开始在意别人的眼光,担心自己表现不好,而排斥去改变,这样让自己错过了很多成长的机会。
要知道,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这样想:学习,就是去做没有做过的事情,去做就会让我进步,我愿意去学习。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水木心理,原文未标注原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本号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