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学会自我肯定,解除“情感无效化”

发布时间:2025-04-05   浏览:

情感助力我们与他人沟通交流,比如,当我们感到悲伤时,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情感还能使我们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例如,当你准备过马路时,看到一辆车飞驰而来,恐惧会驱使你立刻跳回人行道,从而躲过一劫;情感还为我们提供了重要信息,有时这种信息以一种“直觉”或直感的形式体现。

可以说,情感反应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帮助我们适应环境、保护自己,并与他人建立联系。

然而,当我们的情感没有得到他人的理解或接纳,甚至被否定时,就可能会导致“情感无效化”(emotional invalidation)。

01
总被认为【不应】有这样的情绪

“情感无效化”指的是,当我们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却得到这样的回应:你的情感是“不对的”或“没必要的”,常常表达为“你太敏感了,别瞎想”或“你至少还有XX,比很多人都好多了”。这种否定不仅来自外界的评价,我们有时也会在内心对自己这样说。

最常见的无效化形式包括责备、判断、否认和贬低你的感受或经历。


无效宣告听起来像这样:


我肯定情况没那么糟

你太敏感了 

你不应该生气(或其他任何感觉)

什么事情都小题大做 

别再瞎编了 

你可能误解了  

没有什么可生气的!


否定也可以是非语言的:


翻白眼、忽略、玩手机、离开现场等


情感无效化之所以对人造成损害,因为它传递了一个信息:你的感受是错误的或不必要的。这会使人难以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也难以从他人那里获得支持。长期遭受这样的境况,会削弱我们与他人的联系,增加孤独感,甚至可能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02
如何应对“情感无效化”的困境?

与情感无效化和否定相对的,是情感认可,即我们承认并理解他人的情感,即使不完全赞同他们的观点,也明白他们的感受是合理的。

1)先思考再给出回应

经历情感被否定可能会激起你身体的“战斗-逃跑-冻结”应激反应,这可能会让你做出暴力或防御性的行为。

那些故意忽视、否定你情感的人,往往只是想转移你的注意力,而不是真正想解决问题。别被他们的挑衅和否定言论所左右,而是应该先停下来,好好想一想该如何回应。

你可以通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来帮助自己:

你和这个人的关系是否亲近到足以让他们的意见对你产生影响?
这个人以前是否曾理解过你的情感?
是否值得你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让他们理解你的感受?
他们可能正在经历什么事情呢?

在试图找到对他人不敏感行为的最佳回应之前,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心理学家Jennifer Veilleux推荐了一种情感调节方法,她称之为“思考阈值”。

她解释说,每个人的情感都有一个强度界限,一旦超过这个界限,我们的思考就会受情感而非逻辑的支配。

当你感到情感过于强烈,超过了这个阈值时,最好不要尝试使用需要深思熟虑的应对策略或情感调节方法,因为此时你的思考能力会受到影响。相反,你可以尝试一些感官上的方法,比如,用冷水洗洗脸、给人一个拥抱或者出去散散步。等你情绪稳定下来后,再思考如何最佳地回应那种不敏感的行为。

2)采用“我”视角进行陈述

有时候,伤害我们的人可能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这时候,我们应该学会直接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你可以这样说:“我觉得我的情感被忽视了,我现在不需要你给出解决方案,我只希望你能听听我的想法,理解我的感受。”或者,你也可以用一个标准的“我陈述”方式来表达:“当你[做出那样的行为]的时候,我感觉[很受伤/很沮丧等],我希望你能[听听我说话/理解我的感受等]。”

3)自我肯定确认

虽然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是很自然的,但你不能总指望别人来证实你的存在、信念和感受。这样做只会削弱你的自我价值感。

因此,学会自我肯定(self-validation)是非常关键的。要开始自我肯定,首先要留意自己的感受,以及触发这些感受的“需求”是什么。对自己要温柔,不要苛责。时刻提醒自己,感受只是暂时的,它们并不能决定你的身份。

你可以通过重复一些坚定的语句,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情绪,比如“我有这样的感受是合情合理的”,“哭泣是一种正常的宣泄方式”,以及“我一直在成长和进步”。

当你在某件事上表现出色时,别忘了给自己一点夸奖。这样不仅能增强你的自信心,还能让你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以下是在你觉得难以进行自我肯定时的两个小建议:

把自己想象成最好的朋友:在脑海里构想一个场景,假设你的好友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你会怎么鼓励他/她?

以你渴望被爱的方式去关爱自己:回想一下那些让你感受到被爱和被认可的时刻,然后站在镜子前,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并大声说出那些让你感到被爱的话语。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朝阳心理健康,原文标注原出处:PSYWELL思愈心理,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本号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冒名顶替综合症:成功这件事,我不配
下一篇:暂无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