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用“陪伴”帮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恋

发布时间:2023-05-12   浏览:

每当讨论教育和育儿,我们总是会和家长反复传递一条信息:

 

你不必表现得十全十美;

没有人是完美的;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育儿之道。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知道这一点,但我们当中有许多人,尤其是有责任感、体贴、努力的父母,总会陷入焦虑与做得不够的感觉中。

 

我们会担心孩子和他们的安全,我们也担心我们的育儿方式“不够好”;

我们担心孩子不会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抗逆力、人际关系良好,或者                 (请填空)的人;

我们担心有时自己伤害了孩子,或让他们失望;

我们担心自己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关注,或者担心我们给了他们太多的关注;

我们甚至担心我们担心得太多了~~~

 

今天的推文节选自《高质量陪伴: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型依恋?》,这本书是为所有那些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觉得不完美的父母(也包括不完美的祖父母、老师、专业人士等照顾孩子的人)而写的。

 

在某个时刻,当你不确定该如何回应孩子的时候,请不要担心,有一件事是你能做的,这也是最好的一件事:与其忧心忡忡、试图达到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完美标准,不如简单地陪伴孩子。 

 

01

陪伴意味着全身心地与孩子相处:

动用你所有的注意力与觉知

 

陪伴的意思与它的字面意思一样,就是陪在孩子的身边。这不仅要求你的人陪在孩子身边,还要求你为孩子提供高质量陪伴。

 

你在满足孩子需求的时候,在向他们表达爱的时候,在和他们一起开怀大笑的时候,甚至在与他们争论的时候,都要提供高质量陪伴。

 

你不必十全十美:你不需要阅读所有的育儿畅销书,也不需要让孩子参加所有有益的课外活动;你不必有一个忠实的帮手与你一同养育孩子;你甚至不需要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只要陪伴就好。

 

当我们陪伴孩子的时候,我们的精神与情感都在那一刻与孩子在一起。从很多角度来看,没有比当下(此时此刻)更重要的时刻了,而你要负责学习如何陪伴,这种陪伴既能大大地增强你为人父母的自信,又能增强孩子的抗逆力与力量。这种活在当下的力量能让我们帮助孩子塑造充满能量的心灵(即使我们经常把事情搞砸)。

 

你可能会觉得陪伴孩子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也可能觉得陪伴很难,这取决于你的成长经历,以及你小时候父母是怎么对待你的。

 

你甚至可能在此刻意识到,不论在空间上,还是情感上,你都没有始终如一地陪伴孩子。在下面的内容里,我们会探讨如何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父母,并一直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无论你自己的童年经历如何)。

 

当然,作为父母,我们都会做出或好或坏的决定,而在帮助孩子朝着最佳的方向发展这件事上,可供我们学习的技能有那么多。

 

但是,当你开始认真看待育儿时,你会发现,养育孩子只是陪在孩子身边而已。

 

而且,有关儿童发展的纵向研究清楚地表明,预测儿童成长的最佳指标之一(涉及幸福、社交与情绪发展、领导技能、有意义的关系,甚至学业与职业生涯成功的指标)就是他们是否有人陪伴,是否因此获得了安全感。

 

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这些研究为“如何做好父母”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普适的答案(尽管我们做不到完美)。

 

02

何谓陪伴,学会四个“S”

 

当照料者用可靠(而不完美)的方式照顾孩子的时候,即使面临重大的逆境,孩子也能良好地成长。

 

这种可靠的照料为你和孩子提供了一种健康且能为孩子赋予力量的关系,这种照料体现了我们所说的四个“S”,帮助孩子感到:

 

1)安全(safe),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保护,免受伤害;

2)被看见(seen),他们知道你关心他们,关注他们;

3)被安慰(soothed),他们知道你会在他们受伤的时候陪在他们身边;

4)有保障感(secure),有了其他三个“S”,他们相信你一定会帮助他们在这世上感到“自在”,然后他们也会学着帮助自己感到安全、被看见,以及被安慰。

 

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裂痕,但当我们为孩子提供这四个“S”,为关系的裂痕做出弥补的时候,我们就帮助孩子创造了所谓的“安全型依恋”,而这是健康成长所需的最关键因素。

 

而且,这些理念来自依恋的科学领域,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该领域的研究者一直在进行着仔细的研究。心理学家们对育儿与大脑的理解,以及对依恋科学总体的见解都在不断地演进。

 

03

陪伴能为孩子创造走向自我成长、坚毅、力量与抗逆力的神经通路

 

除了依恋科学,另一个支撑我们理论的主要科学框架是人际神经生物学(interpersonal neurobiology,IPNB)。研究的是我们的心理(包括我们的感受与想法、注意力与觉知)、大脑,以及整个身体,如何在人际关系之中、在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之中互相深刻地彼此影响,从而塑造了现在的我们。

 

在这门探讨了精神健康与人类发展的科学研究领域里,就有依恋与大脑研究,其中包括大脑如何对经验做出相应的改变,而这种现象就叫作“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神经可塑性揭示了大脑的物理结构如何适应新的经验与信息,如何重组自身,并根据人的所见、所闻、所触、所思、所为等创造新的神经通路。

 

任何我们关注的事物,任何在我们的经历与互动中凸显的事物,都会在大脑中创造新的连接。不论我们关注什么,神经元都会被激活。每当神经元被激活时,它们就会形成通路,或者说连接在一起。

 

那么,这一切与陪伴有什么关系呢?

 

是这样的,在孩子的生活中,你可靠的陪伴能显著地影响孩子大脑的物理结构与神经连接,为他们创造有关世界运行规律的心理模型与预期。

 

心理模型是大脑对于许多重复经历的概括总结,是在依恋与记忆的神经网络结构中形成的。也就是,这样的心理模型是由过去经历所构成的,决定了我们当下的体验,它塑造了我们的预期,有时甚至塑造了我们未来的互动方式。

 

所以,不夸张地说,你为孩子提供的关系体验会塑造孩子大脑的物理结构。大脑中的神经连接又会反过来影响孩子的心理。

 

换句话说,如果父母始终如一地陪伴孩子,孩子就会对世界形成一种积极的期待,即世界是一个可以理解的地方,他们可以与世界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即使在困境与痛苦之中也是如此),因为你为他们提供的体验塑造了他们大脑加工信息的方式。而大脑会根据以前发生的事情来预测事情的走向,你的孩子会根据以往的经验,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所以,在顺境和逆境中,通过与父母互动,孩子会逐渐了解自己是谁,自己能够成为什么人,应该成为什么人。如果你现在好好陪伴他们,他们就会对互动形成积极的期待——期待与他人、与自己积极地互动。

 

写在最后:

 

高质量的陪伴不仅能让孩子更幸福、更满足,还能让他们在情绪健康上、人际关系上,甚至学业上更成功。这样一来,在事情不如意的时候,孩子就能更好地平衡情绪、妥善处事。

 

同时,我们作为父母的工作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转载自公众号:宝鸡心理,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周瑞玲心理工作室地址】

 QQ:1209039223,
 微信:15663816666,
 微信公众号:zrlxlzx。
 电话:0451-86315777
 地址1: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地址2:群力店(哈尔滨市道里区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期中考试周,这份考试心理调适攻略请查收
下一篇:亲子关系界限:界定你自己,而不是孩子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